【题目】下列有关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是离子反应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机物G(分子式为C13H18O2)是一种香料,如图是该香料的一种合成路线。
已知:
①E能发生银镜反应,在一定条件下,1 mol E能与2 mol H2反应生成F;
②R—CH===CH2R—CH2CH2OH;
③有机物D的摩尔质量为88 g·mol-1,其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
④有机物F是苯甲醇的同系物,苯环上只有一个无支链的侧链。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B________________;
(2)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有机物甲符合下列条件:①为芳香族化合物;②与F互为同分异构体;③能被催化氧化成醛。符合上述条件的有机物甲有________种,写出一种满足苯环上有3个侧链,且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峰面积比为6∶2∶2∶1∶1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丙烯等为原料合成D的路线如下:
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步骤Ⅱ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步骤Ⅳ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也可以直接用作燃料.
已知:CH3OH(l)+O2(g)=CO(g)+2H2O(g)△H=﹣443.64kJmol﹣1
2CO(g)+O2(g)=2CO2(g)△H2=﹣566.0kJmol﹣1
下列说法或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O的燃烧热为566.0 kJmol﹣1
B. 2 mol CO和1 mol O2的总能量比2 mol CO2的总能量低
C. 完全燃烧20g甲醇,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908.3 kJ
D. 2CH3OH(l)+3O2(g)=2CO2(g)+4H2O(g)△H =﹣1453.28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消耗0.1 mol X的同时生成0.2 mol Z
B. v正(X) =v逆(Z)
C.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S、C、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甲同学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加药品、滴入试剂。
(2)①如图中仪器A中盛放试剂稀硫酸,烧瓶B中的盛放试剂为___溶液,C中的盛放试剂为______溶液。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3)如图中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4)乙同学发现如图中B处试纸变蓝,C处红纸褪色,据此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
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R、X、Y、Z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序数是R的2倍,R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的2倍。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M)是强电解质,向Y的钠盐溶液中滴加M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R的氢化物可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Y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比R的强
C. 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一定呈黄绿色
D. X和Z组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