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Cl2具有漂白性,可以直接使有色布条褪色;②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③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④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或强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C
解析试题分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但是不能直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因此没有漂白性,氯气溶于水时,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由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作用,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①错;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容易升为+6价,因此具有强还原性,浓硫酸中硫元素为+6价,容易将为+4价,因此具有强氧化性,浓硫酸与二氧化硫不能反应,因为无+5价硫的化合物存在,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故②错;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容易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但是它不能与盐酸等强酸反应,只能与氢氟酸反应,氢氟酸是弱酸,则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故③正确;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④正确;综上所述,只有C正确。
考点: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主要涉及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否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硅是否是酸性氧化物、氢氧化铝是否是两性氢氧化物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氯化钠饱和溶液NaHCO3(s)
②N2NO2HNO3
③海水Mg(OH)2MgCl2(aq)MgCl2(s)
④Al2O3 AlCl3(aq) Al(OH)3
⑤重晶石(BaSO4) BaCO3 BaCl2(aq)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某气体能使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该气体一定是氯气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
C | 铁与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 稀硝酸与铁反应只能生成Fe2+ |
D | 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氢氧化铝可以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 氢氧化铝属于碱 |
B | CO2的水溶液可导电 | CO2是电解质 |
C |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 SO2有漂白性 |
D | 铁分别和氯气、硫反应得到氯化铁和硫化亚铁 | 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
B.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
C.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
D.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光亮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
B.将SO2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
C.将Mg(OH)2固体投入FeCl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
D.浓硫酸与Cu混合加热,可能有白色固体析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香料Ⅴ的制备方法如下: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Ⅳ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化合物I可由经两步反应制得,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1mol的化合物II和Ⅲ分别与H2反应,最多消耗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该工艺中第①步的目的是 。为检验①中CH3I的碘原子,实验室的操作是:取少量CH3I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水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加入 ,再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5)芳香化合物Ⅵ是Ⅲ的一种无甲基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Ⅵ的结构简式为 。
(6)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Ⅳ与乙二醇发生类似反应④的反应,该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由某金属的混合物(含65%Cu、25%Al、8%Fe及少量Au、Pt)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设计如下:
已知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pH如下表:
沉淀物 | Fe(OH)3 | Al(OH)3 | Cu(OH)2 |
沉淀开始时pH | 2.7 | 4.1 | 8.3 |
沉淀完全时pH | 3.7 | 5.4 | 9.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