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④⑤⑥ |
C.①②③⑤ | D.③④⑤⑥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定性分析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两者均有氧化性 |
B.SiO2、Al2O3均可和酸与碱反应,说明两者均为两性氧化物 |
C.浓硫酸、浓硝酸在常温下均能使铁铝钝化,说明两者均有强氧化性 |
D.钠、铁的金属性均比铜的强,说明两者均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A. |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 | 红色褪去 | X一定是SO2 |
B. |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定含SO42- |
C. |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 出现白色沉淀 | 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
D. |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 | 溶液呈血红色 | 原溶液中定含Fe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FeCl2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FeCl2完全被氧化成FeCl3 |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SO42- |
C.向漂白粉上加入较浓的盐酸,产生的气体不能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该漂白粉已经失效 |
D.向浓度均为0. 1 mol·L-1 NaCl 和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 |
B.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石蕊溶液褪色 |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
D.氯气具有强还原性,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Cl2通人FeBr2溶液中,溶液颜色变黄,则Fe2+被氧化,Br-不一定参加了反应 |
B.CO2、SO3、NO2和水反应均能生成酸,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
C.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热量。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H=-890kJ/mol |
D.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划线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
A.用40 ml 10mol/L浓盐酸与8.7g 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
B.标况下,将2.7g 铝片投入到20 ml 18 mol/L的浓硫酸中 |
C.向120 ml 2 mol/L 的盐酸中加入5.6g 铁 |
D.向Ba(OH)2和NaOH各0.1mol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2.24L CO2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图中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是
| ①中的物质 | ②中的物质 | 预测现象 |
A | 浓氨水 | FeCl3溶液 | ②中有红褐色沉淀 |
B | 浓氨水 | 浓盐酸 | ③中有白烟 |
C | 浓硝酸 | 淀粉KI溶液 | ②中溶液变为蓝色 |
D | 饱和亚硫酸 | 蓝色石蕊试液 | ②中溶液先变红色又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系列实验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预期 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B | 在0.1 mol/L的NaHCO3溶液中,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 | 验证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C |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小心放入装有苯和水的试管中,钠块在苯与水界面上下浮动 | 比较钠、水和苯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 |
D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 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