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a(O2)、b(CH4)、c(Na2O2)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条件下电火花引发反应,反应后容器中的压强为零,由此作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B.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2∶1∶4,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C.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D.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2∶1∶4,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HCO3和NaOH的混合物

解析:循环反应可用方程式的叠加处理,约去中间产物,可推出a∶b∶c=1∶2∶6。

答案: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按照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拔掉分液漏斗玻璃塞,将A逐滴加入B中.

若A是浓盐酸,B为二氧化锰,当将A滴入B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
 △ 
.
 
Mn2++Cl2↑+2H2O
MnO2+4H++2Cl-
 △ 
.
 
Mn2++Cl2↑+2H2O

当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D中有红棕色烟,则C的化学式为:
Fe
Fe

(II)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本实验中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2所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2分液漏斗中装的液体是
浓硝酸
浓硝酸

(2)本实验中若硝酸过量,造成的结果是
制得的硫酸铜晶体不纯
制得的硫酸铜晶体不纯

(3)图3是图2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①
有利于氮氧化合物的吸收
有利于氮氧化合物的吸收
,②
防止倒吸
防止倒吸

(4)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方案1:将铜粉在某仪器中反复灼烧,使铜粉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混合物中加入Fe2(SO4)3,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到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得硫酸铜晶体,滤渣循环使用〔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
①方案1中用于灼烧铜粉的仪器名称是
坩埚
坩埚

②方案2中甲物质可以是
ab
ab
(填字母序号);
a.CuO              b.CuCO3 c.CaCO3             d.NaOH
③方案2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2Cu+O2+2H2SO4
 △ 
.
 
2CuSO4+2H2O
2Cu+O2+2H2SO4
 △ 
.
 
2Cu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m mol C2H4和n mol 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适当条件下生成p mol C2H6。若将所得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需O2的物质的量(mol)为(    )

A.3.5p                B.                C.3m+n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a(O2)、b(CH4)、c(Na2O2)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条件下电火花引发反应,反应后容器中的压强为零,由此作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B.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2∶1∶4,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C.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D.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2∶1∶4,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HCO3和NaOH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a(O2)、b(CH4)、c(Na2O2)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条件下电火花引发反应,反应后容器中的压强为零,由此作出的正确结论是


  1. A.
    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2. B.
    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2∶1∶4,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3. C.
    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4. D.
    原a、b、c物质的量之比为2∶1∶4,反应后容器中生成NaHCO3和NaOH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