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内质子数之比为1:2,X2+和Z离子的电子数之差为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W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可制成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B.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X、Y、Z
C.WZ4分子中W、Z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且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
D.W、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2YO4
D

试题分析:由X2+和Z离子的电子数之差为8和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可初步判断X为镁、Z为氯,再根据W和X元素原子内质子数之比为1:2得W质子数为6,故为碳,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和原子序数的关系得Y为硫,与碳相邻的同主族元素为硅,可制成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Mg、S、Cl处于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B正确;CCl4中碳原子和氯原子形成四条共价键,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C正确;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递变规律可得酸性最强的为HClO4即HZO4,D错误;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和R在同一周期
B.原子半径:W>R>X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D.X、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酸性:H3AsO4> H2SO4>H3PO4B.碱性:Ba(OH)2<Ca(OH)2<KOH
C.熔点:MgBr2<SiCl4<SiCD.沸点:PH3<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B.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
C.相邻两个周期的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种类
D.主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元素一定为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Y与X可形成Y2X2和Y2X两种离子化合物,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多1,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还原性:Y>Z
B.原子半径:Y<Z<W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W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W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
B.X、Y与Z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
C.上述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抑制水的电离
D.W的单质可从Z的最简单氢化物中置换出Z的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W>rZ>rY>rX
B.含Y元素的盐溶液显酸性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X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H5与水反应可产生两种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做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2)实验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