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已知10g CaCO3分解需要吸收17.56kJ 热量,请写出碳酸钙分解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加热5.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反应完成后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g。

 

【答案】

(4分)(1)CaCO3(s)=CaO(s) +  CO2(g)  ΔH=+175.6kJ·mol-1    (2)4.16

【解析】

试题分析:(1)10g CaCO3分解需要吸收17.56kJ 热量,则1mol即100g碳酸钙分解需要消耗的能量是175.6kJ,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aCO3(s)=CaO(s) +  CO2(g)  ΔH=+175.6kJ·mol-1

(2)碳酸氢钠分解的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    △m↓

                           2×84g       106g                62g

                             m                              0.31g

解得m=(62g×0.31g)÷168g=0.84g

所以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00g-0.84g=4.16g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混合物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能力,在计算碳酸钠的质量时,注意利用好差量法,注意有关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琼海一模)已知A为中学化学中的一种盐,B、C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通常条件下D、G为无色无味气体.已知用惰性电极电解A溶液一段时间后,产物只有C、D和E的稀溶液.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Cu(NO32
Cu(NO32

(2)A溶液与Na2O2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u(NO32+2H2O=2Cu(OH)2↓+4NaNO3+O2
2Na2O2+2Cu(NO32+2H2O=2Cu(OH)2↓+4NaNO3+O2

(3)E的稀溶液与F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2++NO3-+4H+═3Fe3++NO↑+2H2O
3Fe2++NO3-+4H+═3Fe3++NO↑+2H2O

(4)电解100mL盐A的溶液一段时间后,断开电路,取出电极,测得所得到的气体D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mL,则电解后溶液的pH为
2
2
.(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5)若向100mL盐A的溶液中加入10g金属单质B的粉末,充分搅拌后,过滤,烘干得10.16g固体C.则滤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mol/L
0.2mol/L
.(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丹东模拟)为测定Na2CO3与Na2SO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10g),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取剩余固体质量为10.8g,计算.
①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使亚硫酸钠氧化完全
使亚硫酸钠氧化完全

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37%
37%

(2)方案二:以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
①已知仪器C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净
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净
,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引起Na2C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②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
a.浓硫酸  b.品红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e.无水硫酸铜  f.碱石灰  g.五氧化二磷  h.无水氯化钙     
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B中
c
c
,D中
a
a
,E中
f
f

③实验过程中,当仪器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通入大量的氮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ABCD各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进入E被充分吸收
使ABCD各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进入E被充分吸收

(3)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实验中判断沉淀洗干净的方法是
取洗涤液少量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洗净
取洗涤液少量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洗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高三摸底测试(零诊)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 题型:实验题

(15分)为测定Na2CO3与Na2SO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10g),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取剩余固体质量为10.8g,计算。①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2分)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2分)

(2)方案二: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

①已知仪器C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2分),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引起Na2C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a.浓硫酸  b.品红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e.无水硫酸铜  f.碱石灰  g.五氧化二磷  h.无水氯化钙     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B中______,D中________,E中________。(各1分)

③实验过程中,当仪器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通入大量的氮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3)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实验中判断沉淀洗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5分)为测定Na2CO3与Na2SO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10g),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取剩余固体质量为10.8g,计算。①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2分)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2分)

(2)方案二: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

①已知仪器C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2分),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引起Na2C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a.浓硫酸  b.品红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e.无水硫酸铜  f.碱石灰  g.五氧化二磷  h.无水氯化钙     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B中______,D中________,E中________。(各1分)

③实验过程中,当仪器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通入大量的氮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3)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实验中判断沉淀洗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届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高三摸底测试(零诊)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 题型:实验题

(15分)为测定Na2CO3与Na2SO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10g),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取剩余固体质量为10.8g,计算。①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2分)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2分)
(2)方案二: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

①已知仪器C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2分),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引起Na2C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a.浓硫酸  b.品红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e.无水硫酸铜  f.碱石灰  g.五氧化二磷  h.无水氯化钙    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B中______,D中________,E中________。(各1分)
③实验过程中,当仪器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通入大量的氮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3)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实验中判断沉淀洗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