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草酸铵[(NH4)2C2O4] 为无色柱状晶体,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测定 Ca2+、Mg2+的含量。
I.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验草酸铵的分解产物。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装置 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 CO。草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前 ,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 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有一种分解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还原CuO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II.该同学利用草酸铵测定血液中钙元素的含量 。
(5)取 20.00 mL 血液样品 ,定容至 l00m L, 分别取三份体积均为25.00 mL 稀释后的血液样品,加入草酸铵,生成草酸钙沉淀,过滤,将该沉淀溶于过量稀硫酸中,然后用 0.0l00mol/L KMnO4 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时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三次滴定实验消耗 KMnO4 溶液的体积分别为0.43mL , 0.41 m L , 0.52mL, 则该血液样品中钙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m mol/L。
【答案】、
装置E中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并防止空气中的
干扰实验 吸收
,避免对CO的检验产生干扰
当滴入最后一滴
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10
【解析】
I.草酸铵在A中受热分解,若产物中有氨气,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则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物有二氧化碳,用NaOH溶液除去二氧化碳,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接下来若玻璃管内变红,且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物中有CO;
II.钙离子和草酸根离子生成草酸钙沉淀,草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草酸,用高锰酸钾滴定草酸从而间接滴定钙离子。
Ⅰ.(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为红色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氨气,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若观察到装置E中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CO,所以草酸铵分解产生了、
、CO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并防止空气中的干扰实验,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并防止空气中的
干扰实验;
(3)装置E和F是验证草酸铵分解产物中含有CO,所以要把分解产生的除去,因此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
,避免对CO的检验产生干扰,故答案为:吸收
,避免对CO的检验产生干扰;
(4)草酸铵分解产生的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也会与CuO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根离子,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会褪色,滴定至终点时的实验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
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根据三次滴定所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可知,第三次与一、二次体积差别太大,需舍弃,所以两次的平均体积为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及元素守恒,则:
,解得
,所以20mL血液样品中含有的钙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即
,则该血液中钙元素的含量为
,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
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人们先把煤转化为CO和H2,再将它们转化为甲醇,某实验人员在一定温度下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发生反应:2H2(g)+CO(g)CH3OH(g),测定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s | 0 | 500 | 1000 |
c(H2)/ mol.L-1 | 5.00 | 3.52 | 2.48 |
c(CO)/ mol.L-1 | 2.50 |
(1)在500s内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
(2)在1000s内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1000s时CO的转化率是________。
(3)在500s时生成的甲醇的浓度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CO2是化石燃料燃烧后的主要产物。
(1)汽车排气管内安装的催化转化器,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已知:N2(g)+O2(g)===2NO(g)ΔH=+180.5kJ·mol-1
2C(s)+O2(g)===2CO(g)ΔH=-221.0kJ·mol-1
C(s)+O2(g)===CO2(g)ΔH=-393.5kJ·mol-1
则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ΔH=________kJ·mol-1。
(2)已知:反应CO2(g)CO(g)+O(g)在密闭容器中CO2分解实验的结果如图1;反应2CO2(g)
2CO(g)+O2(g)中1molCO2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分解量如图2,
①分析图1,求2min内v(CO2)=_______,5min时达到平衡,平衡时c(CO)=_______。
②分析图2,1500℃时反应达平衡,此时容器体积为1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为探究不同催化剂对CO和H2合成CH3OH的选择性效果,某实验室控制CO和H2的初始投料比为1:3进行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选项 | T/K | 时间/min | 催化剂种类 | 甲醇的含量(%) |
A | 450 | 10 | CuO-ZnO | 78 |
B | 450 | 10 | CuO-ZnO-ZrO2 | 88 |
C | 450 | 10 | ZnO-ZrO2 | 46 |
①由表1可知,该反应的最佳催化剂为____________(填编号);图3中a、b、c、d四点是该温度下CO的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
②有利于提高CO转化为CH3OH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CuO-ZnO-ZrO2B.适当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CO和H2的初始投料比D.恒容下,再充入amolCO和3amol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在一容积恒为2L的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2C(g),已知起始投入4molA(g) 和2 mol B(g),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并且2 s后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s内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Ls)
B.2 s内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Ls)
C.2 s后每有0.6 mol的物质B生成,同时就有0.6 mol物质C生成
D.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教材插图具有简洁而又内涵丰富的特点。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三周期的某主族元素,其第一至第五电离能数据如图1所示,则该元素对应的原子有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如图2所示,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 ~ⅦA 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3)CO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其晶胞如图3所示。则该晶体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晶体。
(4)第一电离能介于Al、P之间的第三周期元素有____种。 GaCl3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写出与GaCl3结构相同的一种等电子体(写离子)______________。
(5)冰、干冰、碘都是分子晶体,冰的结构具有特殊性,而干冰、碘的晶体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干冰分子中一个分子周围有__________个紧邻分子。 D的醋酸盐晶体局部结构如图,该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极性键 b.非极性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6)Fe的一种晶体如甲、乙所示,若按甲虚线方向切乙得到的A~D图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标号)。
铁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_,假设铁原子的半径是r cm,该晶体的密度是ρg/cm3 ,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镍广泛应用于电镀、电池、催化剂等工业。某科研小组以粗硫酸镍(含Cu2+、Fe3+、Ca2+、Mg2+、Zn2+等)为原料,经如图一系列除杂过程模拟精制硫酸镍工艺。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写化学式),写出“硫化除铜”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氧化除杂”时加入Cl2和Ni(OH)2的作用分别是___。
(3)已知25℃时,Ksp[CaF2]=3.95×10-11;Ksp[MgF2]=6.40×10-9。则“氟化除杂”过后滤液3中=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萃取”时使用萃取剂R在硫酸盐中对某些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则实验时需控制的pH适宜范围是___(填字母序号)。
A.1~2 B.3~4 C.4~5 D.5~6
(5)将萃取后所得富含硫酸镍的溶液经操作A可得硫酸镍晶体,则操作A为___、___、过滤、洗涤等。
(6)称取2.000g硫酸镍晶体(NiSO4·6H2O)样品溶解,定容至250mL。取25.00mL试液,用0.0200mol·L-1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实验,平均消耗EDTA标准溶液体积为36.50mL。反应为Ni2++H2Y2-=NiY2-+2H+。计算样品纯度为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且不考虑杂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y﹤z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降低D.C的体积分数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
已知由E转化成C的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D___,甲___,丙___。
(2)写出红棕色粉末的一种用途___。
(3)写出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将饱和的B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得分散系中分散质颗粒直径范围为___。
(5)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该反应中,如果有5.6g铁粉完全反应则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他们以教材中相关(科学探究)为基础,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数据)
温度 | 压强 | 时间 | 水槽中H2O的质量 | H2体积 | O2体积 |
30 ℃ | 101 kPa | 0 | 300 g | 0 | 0 |
30 ℃ | 101 kPa | 4分钟 | 298.2 g | 1.243 L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分钟时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mol、________mol。
(2)该温度下,气体摩尔体积是__________。
(3)在该实验条件下,3 mol O2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