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先变红后退色的原因.
【分析与猜想】
(1)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2H2O═4NaOH+O2↑,往过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不会退色,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退色.由此提出如下的猜想:
A.氧气有漂白性
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
C.______
【实验与判断】
请完成表格:
实验编号123
实验装置
验证猜想______C______
实验现象溶液变红后不退色
实验说明1、2的实验中NaOH溶液是用______(填“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钠固体”、“过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制的.
(2)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溶液中还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的化学式是______.
(3)可用如图装置对溶液中不很稳定的物质进行探究,在①处装入的物质是______(填选项,下同),②处装入的物质是______.
A.酚酞试剂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C.二氧化锰
D.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溶液
(4)气体③是______,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没有写出X来,原因是______.
(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中只有氢氧化钠和氧气生成,所以褪色原因的猜想只能由三种情况:氧气具有漂白性、氢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实验1中,将酚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目的是证明褪色原因是否原因氢氧化钠引起的,所以对应的猜想为B;实验3通入氧气,目的是证明氧气能够使溶液褪色;为了增强说服力,避免干扰,实验1、2中氢氧化钠溶液必须是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
故答案为: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B;A;氢氧化钠固体;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其它元素组合形成的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只能为具有强氧化性的H2O2
故答案为:H2O2
(3)双氧水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能够分解放出氧气,图中装置目的是探究双氧水的不稳定性,所以在①处装入的物质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混合液,②处装入的物质为催化剂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B;C;
(4)装置中气体③为双氧水分解生成的氧气;由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的双氧水不稳定,已经分解生成氧气,所以没有写出双氧水分子,
故答案为:O2;H2O2不稳定,已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取一定量的金属钾与147.5 g水完全作用,恰好得到t ℃时的饱和氢氧化钾195 g,求t ℃时氢氧化钾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NaHCO3、NaCl、NH4C1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好装置图(如下),检查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第二步:先让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时,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C中出现固体,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第三步:过滤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粉末,有NH4Cl晶体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b)接(  )。
(2)A中常选用的固体为             ;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第二步中必须让         装置先发生反应。
(4)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                    ,C中广口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第四步中分离出NH4Cl晶体的操作是            ;其所得的NH4Cl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 (约占5%~8%),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NH4Cl,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种类最少的是 (   )
A.LiB.NaC.KD.R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同学欲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可供使用的试剂有:Na2O2、蒸馏水、KMnO4酸性溶液、MnO2.该同学取一定量Na2O2样品与过量水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X和一定量O2,该同学推测反应中可能生成了H2O2,并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试设计实验证明溶液X中含过氧化氢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证明溶液中确实存在H2O2.取少量X于试管中,滴加FeCl2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H2O2+______Fe2++______OH---______Fe(OH)3↓,该反应中H2O2表现了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4)已知溶液X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时放出氧气,此时H2O2表现了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时Na2CO3比NaHCO3稳定
B.往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都变红,说明Na2CO3和NaHCO3都是碱
C.NaHCO3能转化成Na2CO3,但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
D.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教师在课堂中演示的两个实验装置(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实验目的是______,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加热后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二用来验证Na2O2与CO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包有Na2O2的棉花燃烧.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请你写出由该实验得出的两个结论.
结论1:______;
结论2: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同学为探究碳酸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100mL0.5mol?L-1的Na2CO3溶液.该同学应用天平称量Na2CO3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配制该Na2CO3溶液时使用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等.
(2)用pH试纸测所配溶液的pH,pH>7,说明Na2CO3溶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用试管取少量所配溶液,向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逐滴滴加BaCl2溶液,发现溶液的颜色变浅至无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予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 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 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