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科研人员以传统中药为原料先制得化合物I,再转化为具有抗癌抑菌活性的化合物Ⅱ,有关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I分子式为C19H24O5
B.化合物I 和Ⅱ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C.化合物Ⅱ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消去及加成反应
D.检验化合物Ⅱ中是否含化合物I可用Br2的CCl4溶液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一组同学按下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 __________。
(3) 为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还需进行一次实验。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
实验Ⅱ:另一组同学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i. 将光亮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
ii. 待产生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
iii. 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
查阅文献:检验微量Cu2+的方法是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
(4) 该同学假设黑色沉淀是CuO。检验过程如下:
①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再滴加K4[Fe(CN)6]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将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再滴加K4[Fe(CN)6] 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
(5) 再次假设,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 现象 |
1. 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 2. A试管内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3. 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
①现象2说明黑色沉淀具有____性。
②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③为确认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转移
C.反应物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发生了还原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同时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氢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2H2O2(l)=2H2O(l)+O2(g),其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B.2molH2O2具有的能量小于2molH2O和1molO2所具有的总能量
C.加入MnO2或FeCl3均可提高该分解反应的速率
D.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下列关于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不能通过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B.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mol NaOH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不停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L某溶液A中存在Ba2+、Fe2+、Al3+、Fe3+、Mg2+、HCO3-、CO32-、Cl-、NO3-、SO42-中的五种离子,浓度均为0.1mol/L。对A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省略),反应①后的溶液B与溶液A中的阴离子种类相同。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溶液B中存在的阴离子是Cl-、NO3-、SO42-
B. 固体C可能是MgO、MgCO3或MgCl2
C. 沉淀甲是Fe(OH)3、沉淀乙是Al(OH)3
D. A中不能确定的高子是Ba2+、Al3+和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将钠块投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2+=Cu+2Na+
B.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胶体:Fe3++3H2OFe(OH)3↓+3H+
C. KMnO4溶液中加H2O2,紫色褪去:2MnO4-+H2O2+6H+=2Mn2++3O2↑+4H2O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