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陕西一模)在T℃条件下,向1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M中加入2mol X和1mol Y,发生如下反应:
2X(g)+Y(g)  a Z(g)+W(g)△H=-Q kJ?mol-1(Q>0)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kJ,物质X的转化率为α;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
(1)化学计量数a的值为
1
1

(2)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
c(Z)?c(W1)
c2(X)?c(Y)
c(Z)?c(W1)
c2(X)?c(Y)
(a必须用具体的值表示).
(3)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C
AC

A.容器内压强一定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定
C.容器内Z分子数一定     D.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
(4)X的转化率α=
Q1
Q
×100%
Q1
Q
×100%
,Y的平衡浓度为
1-
Q1
Q
mol/L
1-
Q1
Q
mol/L
.(均用含Q、Q1的代数式表示)
(5)维持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的物质的量如下列各项,则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仍为Q1kJ的是
A
A
(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
A.2molX、1mol Y、1molAr
B.a molZ、1mol W
C.1molX、0.5mol Y、0.5a molZ、0.5mol W
D.2molX、1mol Y、1molZ.
分析:(1)反应放热,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则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说明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以此进行分析;
(2)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物质的浓度、含量、质量等不再发生变化,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则平衡时压强不再发生变化,由于是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反应,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4)利用三段式法计算;
(5)选项A中,稀有气体对平衡无影响,放出的热量不变;选项B,反应从逆反应开始,反应吸收热量;选项C、D都有反应物,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均小于Q1 KJ.
解答:解:(1)反应放热,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则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说明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
即2+1>a+1,则a=1,故答案为:1;
(2)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该反应中平衡常数为K=
c(Z)?c(W1)
c2(X)?c(Y)

故答案为:K=
c(Z)?c(W1)
c2(X)?c(Y)

(3)A、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则平衡时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故A正确;
B、由于是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反应,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密度都不变,故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物质的浓度、含量、质量等不再发生变化,则平衡时容器内Z分子数一定,故C正确;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气体的质量都一定,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4)根据方程式计算
        2X(g)+Y(g)   Z(g)+W(g)△H=-Q kJ?mol-1(Q>0)
起始:2mol    1mol                0      0                                完全反应放热  QKJ
转化:2x       x                  x      x       
平衡:2-2x      1-x                x      x                                              Q1kJ
则:α=
2x
2
×100%=
Q1
Q
× 100%
,其中x=
Q1
Q
,平衡时Y的浓度为
(1-x)mol
1L
=1-
Q1
Q
mol/L,
故答案为:
Q1
Q
×100%;1-
Q1
Q
mol/L;
(5)选项A中,稀有气体对平衡无影响,放出的热量不变;选项B,反应从逆反应开始,反应吸收热量;选项C、D都有反应物,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均小于Q1KJ,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判断和计算,题目有一定难度,本题易错点为(5).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陕西一模)下列各溶液中,有关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陕西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实验目的 操    作
1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2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3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4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5 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 NO32 的混合液
6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陕西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铝片(不除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表面很快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触摸容器知溶液温度迅速上升,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
C
C

A.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B.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
C.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D.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你的选择: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钠(注意:不能加入盐酸),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上述推断正确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钠(注意:不能加入盐酸),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上述推断正确

(2)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的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2Al+3Cu2+=3Cu+2Al3+
2Al+3Cu2+=3Cu+2Al3+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
Al3++3H2OAl(OH)3+3H+,Cu2++2H2OCu(OH)2+2H+,2Al+6H+=2Al3++3H2
Al3++3H2OAl(OH)3+3H+,Cu2++2H2OCu(OH)2+2H+,2Al+6H+=2Al3++3H2

(3)放出的气体是
氢气
氢气
,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
随着反应进行生成铝离子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增大,产生大量H+(或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加快或铜与铝构成原电池,加快铝失电子)
随着反应进行生成铝离子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增大,产生大量H+(或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加快或铜与铝构成原电池,加快铝失电子)
.(写出一点即可)
(4)某同学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ABD
ABD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在铝片上捆上几枚铜钉后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
(5)除去氧化铝的铝片与铜片为电极,在X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列表如下:
选项 铝电极 电解质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A 正极 NaOH Al-3e-=Al3+ 2H2O+2e-=2OH-+H2
B 负极 稀盐酸 2Al-6e-=2Al3+ 6H++6e-=3H2
C 正极 浓硝酸 Cu-2e--=Cu2+ 2NO3-+4H+-4e-=2NO2↑+2H2O
D 负极 稀硝酸 Cu-2e-=Cu2+ 2NO3-+8H+=2NO↑+4H2O+6e-
其中正确的是
B
B
,由此推知,金属作电极不仅与本身性质相关,而且与
电解质的性质
电解质的性质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陕西一模)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陕西一模)已知A为一无机盐,C、D、F、N、O为无色气体,E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N、H、L为高中常见的单质,I为常见无氧强酸,M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反应①常用于气体F的检验.

(1)写出G的电子式
,M的化学式
KSCN
KSCN

(2)写出反应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Fe2++NO3-+4H+=3Fe3++NO↑+2H2O
3Fe2++NO3-+4H+=3Fe3++NO↑+2H2O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H3+3O2=2N2+6H2O
4NH3+3O2=2N2+6H2O
;反应①④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①④
①④

(4)用石墨电极电解溶液K时,电解初始阶段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阴极
2Fe3++2e=2Fe2+
2Fe3++2e=2Fe2+

阳极
2Cl--2e=Cl2
2Cl--2e=Cl2

(5)已知A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分解产生的各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C:D:E:F=1:2:2:2:2,写出A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NH42Fe(C2O42=FeO+2CO↑+2CO2↑+2H2O+2NH3
(NH42Fe(C2O42=FeO+2CO↑+2CO2↑+2H2O+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