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食盐、食醋、纯碱(Na2CO3)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鉴别AgNO3溶液和BaCl2溶液 B. 检验鸡蛋壳(CaCO3)能否溶于酸
C. 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D.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C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有铜的印刷线路板浸入200mL氯化铁浓溶液中,有19.2g铜被腐蚀掉.取出印刷线路板,向溶液中加入16.8g铁粉,经充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9.6g不溶解的物质.(设溶液体积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9.6g不溶物的成分为 .
(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金属离子为 .
(3)比较Fe2+、Fe3+、Cu2+的氧化性大小: .
(4)试计算最后溶液中Fe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 , 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Cl﹣ .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sp(CuCl)的数量级为10﹣7
B.除Cl﹣反应为Cu+Cu2++2Cl﹣=2CuCl
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 . 效果越好
D.2Cu+=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4分)砷(As)是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 .
(3)已知:As(s)+ H2(g)+2O2(g)=H3AsO4(s)△H1
H2(g)+ O2(g)=H2O(l)△H2
2As(s)+ O2(g)=As2O5(s)△H3
则反应As2O5(s)+3H2O(l)=2H3AsO4(s)的△H= .
(4)298K时,将20mL 3x molL﹣1 Na3AsO3、20mL 3x molL﹣1 I2和20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sO43﹣(aq)+2I﹣(aq)+H2O(l).溶液中c(AsO4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v(I﹣)=2v(AsO33﹣)
c.c (AsO43﹣)/c (AsO33﹣)不再变化
d.c(I﹣)=y molL﹣1
②tm时,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m时v逆tn时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问题填空:
(1)质量相同的O2、NH3、H2、Cl2四种气体中,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 .
(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填序号) ①NaAlO2②Ca(OH)2③Na2CO3④Al(OH)3⑤NaHCO3
(3)Na、Mg、Al分别与足量的硫酸溶液反应,当生成气体的质量相同时,消耗掉的Na、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将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铝元素的质量是溶液中所含铝元素的质量的2倍,则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5)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准确称取22.7g某矿石样品(含Al2O3、Fe2O3和不溶于水和酸的杂质),放入盛有100mL某浓度的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若a=10,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是多少?
(3)试计算a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共10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使混合气通过足量溴水,溴水增重8.4g,则混合气中的烃分别是( )
A.甲烷和乙烯
B.甲烷和丙烯
C.乙烷和乙烯
D.乙烷和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
A.CH2═CH﹣CH═CH2 1,3﹣二丁烯
B.CH3﹣CH2﹣CH═CH2 3﹣丁烯
C. 对二甲苯
D. 3﹣甲基丁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