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氯化亚铁具有独有的脱色能力,适用于染料、染料中间体、印染、造纸行业的污水处理。某课题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制备氯化亚铁并探究氯化亚铁(Fe2+)的还原性。
某同学选择下列装置用氯化铁制备少量氯化亚铁(装置不可以重复使用)。
查阅资料知:氯化铁遇水剧烈水解,在加热条件下氢气还原氯化铁生成FeCl2和HCl。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叙述装置A气密性检验的方法: 。
(2)气流从左至右,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
A→ ( )→( )→( )→( )→( )
(3)装置C中干燥管中所盛试剂的名称是: ,作用是: 。
(4)装置C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
(5)为了测定氯化亚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称取实验制备的氯化亚铁样品5.435g,配成溶液,用1.00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已知还原性Fe2+>Cl-)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 标准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1.04 | 25.03 |
2 | 1.98 | 25.99 |
3 | 3.20 | 25.24 |
①写出滴定过程中所发生的2个离子方程式:
、
。
②样品中氯化亚铁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内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且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b c e f d(3)碱石灰或生石灰 除去HCl、并防止空气中水的进入
(4)燃烧H2,防止污染空气(5)①MnO4- +5Fe2++8H+==Mn2++5Fe3++4H2O
2MnO4- +16H+ + 10Cl-=2Mn2++5Cl2↑+8H2O②70.1﹪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长颈漏斗检验使用注水法
(2)装置的连接顺序
(3)(4)考察物质的除杂及尾气处理。先制备氢气,但有杂质水,选择除杂试剂(干燥)在通过已知氢气还原氯化铁生成FeCl2和HCl,制备FeCl2,而氯化铁遇水剧烈水解,应注意前后都要防水进入,后考虑有尾气,进行尾气处理,尾气两种未反应完全的氢气与HCl,故C中干燥管应盛放碱石灰作用除去HCl、并防止空气中水的进入。装置C中酒精灯的作用为燃烧H2,防止污染空气
(5)较难,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及计算设FeCl3与FeCl2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列式为3x+3y=0.12与162.5x+127y=5.435解得x=0.1 y=0.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必须用到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容量瓶、烧杯、锥形瓶)
B.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玻璃棒、镁带和液体量瓶)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粗盐提纯(蒸发皿、玻璃棒、分液漏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医药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1)烃的含氧衍生物A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作润滑剂,A与化合物I除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外,氢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也相同,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
(2)化合物IV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3)化合物II化为化合物III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
(4)写出化合物VI与CH3N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化合物VI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有多种,B和C是其中的两类,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如下:
①已知B遇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苯环上只有两个对位取代基,则B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____。
②已知C分子中含有甲基,能发生水解反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则C的结构有_____种。
(6)丁烯酮()可用作聚合反应单体制取阴离子树脂,还可用作烷基化剂和合成甾族化合物及维生素A的中间体。请以乙烯和乙炔钠(NaC≡CH)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丁烯酮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AB……目标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烷烃的沸点是:
物质 | 甲烷 | 乙烷 | 丁烷 | 戊烷 |
沸点 | -162℃ | -89℃ | -1℃ | +36℃ |
根据以上数据推断丙烷的沸点可能是
A.约-40℃B.约-180℃C.约-100℃D.约+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