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A | 分别测定0.1mol/LNa2CO3和苯酚钠溶液的pH |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 酸性:苯酚>碳酸 |
B | 向无色溶液A中加入稀硫酸 | 产生淡黄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 A中含S2O32-离子 |
C | 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Zn | 锌表面附着红色物质;产生无色气体 | 氧化性:Cu2+>H+ |
D | 向0.01mol/L的KCl、KI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 | 先出现黄色沉淀 | 溶解出Ag+的能力:AgCl > AgI |
解析试题分析:A.相同浓度的 Na2CO3和苯酚钠溶液中,碳酸钠的pH大于苯酚钠,碳酸根离子相应的酸是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得出的结论是酸性:苯酚>碳酸氢根离子,故A错误; B.向亚硫酸钠和硫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也产生淡黄色沉淀和无色气体,故B错误; C.锌和稀硫酸、硫酸铜的反应不是同一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实验无法判断氢离子和铜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故C错误; D.向0.01mol/L的KCl、KI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说明碘化银的溶度积小于氯化银,即溶解出Ag+的能力:AgCl>AgI,故D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易错选项是A,注意碳酸根离子对应的酸是碳酸氢根离子而不是碳酸,为易错点。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时,振荡过程中需要放气,放气是通过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进行的 |
B.可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 |
C.将乙醇与水分离,如图1、图2操作 |
D.稀释浓H2SO4,如图3操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少量白磷通常保存在水中 |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只能是氯气、臭氧、二氧化氮等气态物质 |
C.要将溶解在CCl4中的碘分离出来,可以用蒸馏法,因为碘易升华,先分离出来 |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试剂、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实验 | 用酒精提取溴水中的Br2 | 滴定管读数 | 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 | 收集C12 |
装置或仪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安全大于天。对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汽油失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
B.电线短路失火时,可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 NaOH 溶液洗涤 |
D.浓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I:制取并收集氢气 |
B.实验II: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
C.实验III: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
D.实验Ⅳ: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下列实验细节处理正确是
A.配制FeCl3(aq):称取一定质量的FeCl3(s),加水溶解,再加入稀盐酸酸化 |
B.钠与水的反应: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烧杯,再滴入两滴酚酞试液,最后加入水 |
C.析出溶质晶体:接近饱和的热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
D.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aq)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做HCl喷泉实验 |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倒吸 |
C.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 |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等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根据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 验 | 现 象 | 结论 | ||
A | 液体X | 试管(1)中紫色消失,试管(2)中紫色没有消失 | 甲苯中苯环使甲基的活性增强 | ||
B |
| 试管内壁有 银镜生成 | X具有还原性,一定含有醛基 | ||
C | 先生成白色沉淀,滴加FeCl3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 Fe(OH)3是比Mg(OH)2 更难溶的电解质 | |||
D | 试管b 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