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第8次 |
0 h |
24 h |
48 h |
72 h |
96 h |
120 h |
144 h |
168 h |
|
15 |
1.2 |
3.0 |
3.8 |
4.6 |
4.0 |
3.2 |
2.8 |
2.5 |
20 |
1.2 |
5.0 |
5.3 |
4.2 |
2.1 |
1.2 |
0.8 |
0.6 |
25 |
1.2 |
5.2 |
5.6 |
4.6 |
2.9 |
1.0 |
0.6 |
0.2 |
30 |
1.2 |
4.9 |
5.5 |
4.8 |
2.2 |
1.3 |
0.7 |
0.5 |
35 |
1.2 |
1.5 |
1.8 |
2.0 |
2.2 |
1.3 |
0.8 |
0.6 |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达到K值时的数量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至少两项)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1) 抽样检测法
(2)2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减,意思对即可)。
(3)如右图
(4) 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对两个以上给分,出现错误答案不给分) 减少 增加。
【解析】(1)利用血球计数板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则自变量是温度。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3)K值是指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同温度下K值不同。该柱形图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K值。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同一温度调节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改组别种酵母菌到底K值得时间缩短;若其他条件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考点: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难度中等,理解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第三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回答下列生命科学实验的问题。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浓度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卡诺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碳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秋水仙素溶液浓度(%) |
分裂指数 (%) 时间(h) |
清水培养时间(h) |
|||
0 |
12 |
24 |
36 |
||
0.01 |
24 |
10.71 |
13.68 |
14.19 |
14.46 |
36 |
9.94 |
11.99 |
13.59 |
13.62 |
|
48 |
7.98 |
10.06 |
12.22 |
11.97 |
|
0.1 |
24 |
7.74 |
9.09 |
11.07 |
10.86 |
36 |
6.12 |
7.87 |
9.98 |
9.81 |
|
48 |
5.97 |
6.68 |
7.98 |
8.56 |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碳酸-品红试剂是1种 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浓度为 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③若只考虑处理过程中的1个变量,如设 为自变量,在
条件下,测得细胞分裂指数(%)用柱形图表示。(2分)
6.右上方是学生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最可能的原因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