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
(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①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____
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 ,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__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最初研究者为验证d和e基因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d和e基因独立遗传。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玉米第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影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个)。
(每空2分,共16分)(1)①甲与丙(或乙与丙) ②DdGG 1/8 (2)普通:比较甜:非常甜=2∶1∶1 两对基因同在9染色体上,而且D、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 (3)没有(1分),因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1分) (4)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解析】
试题分析:(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选甲×丙或乙×丙,才会出现一个个体中存在等位基因。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 ,F1基因型为DdGg,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所以该品种为DdGG。杂交后代中甜味非糯的基因型为ddG_(1/2ddGG,1/2ddGg)子代甜味糯性玉米概率是1/2*1*1/4=1/8.(2)如果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DdEe×ddee→DdEe,Ddee,ddEe,ddee,子代表现型为普通:比较甜:非常甜=2∶1∶1。由于子代测交结果是普通:非常甜=1:1,不符合1:1:1:1,所以这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即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9号染色体)(3)由于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所以对生物的遗传没有影响。(4)由图可知,F1是纯合子所以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留种,故在短时间内获得纯合子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A是花药离体培养,B是秋水仙素处理。F1中杂交得杂交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 ,F1获得过程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天利38套《2008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大纲版)》、生物 大纲版 题型:071
在农业生产上,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某生命科学研究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几种方法示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培育新品种甲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
(2)在新品种乙的培育过程中,A代表的是________,A在形成的过程中,需从培养基中获取________等营养物质和适宜浓度的激素。
(3)经过太空飞船搭载后,返回的太空种子不一定都是需要的新品种丙,需要进行筛选,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若用黄粒玉米种子经飞船搭载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后,培养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红粒”性状。经鉴定,玉米的红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为了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红粒和黄粒玉米种子为材料做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述杂交实验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天利38套 高中生物 题型:071
在农业生产上,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某生命科学研究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几种方法示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培育新品种甲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
(2)在新品种乙的培育过程中,A代表的是________,A在形成的过程中,需从培养基中获取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和适宜浓度的激素。
(3)经过太空飞船搭载后,返回的太空种子不一定都是需要的新品种丙,需要进行筛选,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黄粒玉米种子经飞船搭载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后,培养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红粒”性状。经鉴定,玉米的红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为了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红粒和黄粒玉米种子为材料做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述杂交实验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农业生产上,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是提高粮食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某生命科学研究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几种方法示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培育新品种甲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
(2)在新品种乙的培育过程中,A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形成过程中,需从培养基中获取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和适宜浓度的激素。
(3)经过太空飞船搭载后,返回的太空种子不一定都是需要的新品种丙,需要进行筛选,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黄粒玉米种子经飞船搭载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后,培养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红粒”性状。经鉴定,玉米的红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为了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红粒和黄粒玉米种子为材料做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述杂交实验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1.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
(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品系 | 甲 | 乙 | 丙 |
基因型 | DDGG | ddGG | DDgg |
①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____
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 ,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__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最初研究者为验证d和e基因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d和e基因独立遗传。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玉米第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影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