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水稻花粉母细胞进行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D是减数分裂I,图EF为减数分裂II

B.有丝分裂会发生图B和图D所示的基因重组

C.有丝分裂会发生图EF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D.水稻花粉母细胞通过如图分裂方式形成配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A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时期,C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D细胞为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F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AD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图EF为减数第二分裂图像,A正确;

B、图B和图D为减数分裂,不是有丝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导致基因重组,B错误;

C、图EF过程为着丝点分裂过程,有丝分裂后期也会发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加倍现象,C正确;

D、水稻花粉母细胞通过如图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配子,D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光合作用是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与去向,用________CO2供给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用煮沸的甲醇杀死小球藻,提取并分离被标记的化合物。根据标记化合物出现的时间,最先检测到的是三碳化合物。猜测此三碳化合物是CO2与某一个二碳分子结合生成的,但当________后,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推知固定CO2的物质不是二碳分子。

2)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幼苗,用含有100mmol/L NaCl的完全营养液进行培养,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如图所示。

本实验可推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设置了前后自身对照,还可设置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除本实验采用的之外,还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小组为了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将某土壤稀释液涂布接种一个平板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为研究其分解淀粉的能力,测量菌落和透明圈直径(如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mm

透明圈直径(mm)

细菌Ⅰ

51

112

细菌Ⅱ

81

130

1)上图所示接种微生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图中菌落数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作为淀粉分解菌的计数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测量时应__________(填“打开皿盖测量”“直接在皿盖上测量”或“直接在皿底测量”)。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种是_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釆用固定化技术生产葡萄糖,一般选择固定化酶,而不选择固定化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表示能量值多少。图2 是种群乙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 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

同化能量

11x108

2x107

14x109

9x107

34x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 _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4)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___ 信息,说明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光合作用中ATP合成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Andre Jagendorf等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首先人为创设类囊体内外pH梯度,之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发现随着类囊体内外pH梯度的消失有ATP形成。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 离体类囊体取自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B. 在绿色植物中该过程也是在黑暗中完成的

C. ATP的合成需要伴随H+运输进入类囊体腔

D. 推测ATP合成的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Ⅰ、Ⅱ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有Ⅰ、Ⅱ两种类型,比例为13

B.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

D.复制n次形成的放射性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为2n+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曲线Ⅰ表示体内某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Ⅱ表示膜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ab段神经纤维膜对K+的通透性不断降低,直至为零

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D.曲线Ⅱ的结果是由一个电极放在膜内一个电极放在膜外测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的突变菌株,其线粒体功能丧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科研人员为获得高产酒精的呼吸突变型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

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至少答出2个)。

2)为优化筛选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条件,研究人员设计了紫外线诱变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表中ABC分别是__________。据表中数据分析,最佳诱变处理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照射时间/min

A

15

15

20

20

20

25

25

25

照射剂量/W

12

15

17

12

15

B

12

15

17

照射距离/cm

18

20

22

20

22

18

22

18

C

筛出率/%

3

7

13

5

15

6

4

7

11

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如果出现___________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为检测该呼吸突变型酵母菌是否具备高产酒精的特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推测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______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环境因素对某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度遮阴条件下,该植株的CO2固定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全光照、CO2浓度1%30℃”是该植株实际光合作用的最适条件组合

C.“轻度遮阴、CO2浓度003%20℃”条件下,该植株叶肉细胞的CO2固定速率等于0

D.相同时间内,在“全光照、20℃”条件下,该植株在CO2浓度为1%时较CO2浓度为003%时产生的C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