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蛋白质由65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 )
A. 390个 B. 195个 C. 65个 D. 260个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公司应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以满足临床需求,大致过程如下图(说明: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的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重组细胞 (填“①”或“②”)实现了基因的重组,此技术的最核心步骤是 。
(2)通过核移植技术最终产生克隆动物,体现了 的全能性。胚胎工程操作中最后环节是 。
(3)该过程培养的牛被称为克隆牛。与其相比,试管牛培育过程特有的生物技术是
(4)为了维持此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不分化的状态一般将ES细胞在 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5)若要对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可以取 细胞进行DNA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人体内有2/3的LDL经受体途径进行代谢,下图表示LDL的降解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LDL受体和LDL结合后也会进入细胞内部,与溶酶体结合后LDL被降解
B.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LDL进入细胞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与线粒体无关
D.在LDL的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主动转运是一种重要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生命活动的“主动性”。科研人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HgCl2是一种会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B. 科研人员在实验后不需要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
C. 自变量之一是细胞成熟度
D. 主动转运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体积小,没有生物寄生在其体内
B. 原核细胞没有核仁,所以不能合成rRNA
C. 洋葱表皮细胞分裂间期没有中心体复制
D. 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不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2/3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A. 1/12 B. 1/6 C. 2/15 D. 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2中目的基因D是人的α-抗胰蛋白酶的基因,现在要培养乳汁中含α-抗胰蛋白酶的羊,研究者需将该基因通过 (方法)注入到羊的 中,则发育成的羊有可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乳汁。这一过程涉及到以下哪些过程(多选) 。
A.DNA自我复制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自我复制D.按照RNA上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2)若图2中目的基因D需要同时使用MetⅠ和PstⅠ才能获得,而图1所示的质粒无相应的限制酶酶切位点。所以在该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对质粒改造,构建新的限制酶酶切位点。试帮助完成构建需要的限制酶酶切位点的思路(选填①-⑤):
①EcoRⅠ②MetⅠ③PstⅠ④DNA连接酶⑤DNA聚合酶
首先用 处理质粒;然后用 处理质粒,使被切开的质粒末端连接上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再用 处理质粒,形成了的限制酶酶切割位点,它可被②识别。
(3)检测筛选是一个重要步骤。图3表示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方法与培养方法,以检测基因表达载体是否导入大肠杆菌。培养基除了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成分外,培养基A和培养基B分别还含有 、 。从筛选结果分析,含目的基因的是 (填编号)菌落中的细菌。
⑷DNA分子中,一条链的两个核苷酸通过 连接。如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须提取培养后大肠杆菌解的 ,用相应抗体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