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分)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吸收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3山东卷)25、(10分)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I和III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I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III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2)阶段II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III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
(3)若测得阶段II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五校联考上期期末考试高三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阶段Ⅰ,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阶段Ⅱ,解除种子休眠的物质可能是赤霉素
C.阶段Ⅲ,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自由水
D.阶段Ⅲ,根向地生长的主要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北校区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I和III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I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III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2)阶段II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III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
(3)若测得阶段II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2分)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单元验收生物试卷(3)(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吸收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山东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吸收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