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已知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A有4 000个,碱基C有5 000个,则在其互补链中碱基G和碱基T的个数分别是
A. 4 000、4 000 B. 5 000、5 000
C. 4 000、5 00 D. 5 000、4 000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对夫妇所生孩子中,女孩患红绿色盲,男孩正常。则该夫妇的基因型是
A. XbY、XBXB B. XBY、XBXb C. XBY、XbXb D. XbY、XBX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运行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 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C. 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 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能合成多种酶,包括DNA水解酶
B.生物膜系统对于维持各自生理功能同等重要
C.DNA是其主要遗传物质
D.遗传信息都贮存在脱氧核糖核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单倍体)中有少量又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1)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 ,进而使其功能缺失.
(2)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的原因.
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
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 ,识别的密码子为 ,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3)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培养F1 ,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现型。
①若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 ,则支持假设一。
②若的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则支持假设二。F2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是 ,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原核生物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DNA分子的两条链可分别作模板以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B. ①过程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R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C. ①②过程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均为A和U、G和C
D. 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减少由于基因中碱基的改变而造成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
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8
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3/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十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 B.线粒体的嵴
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基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功能强大,比如:最显著的作用是分解有机质;把植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分解,改善土壤的结构和供给植物吸收。若利用其中某种微生物,则需要进行菌种的分离和纯化。以下示意图是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流程图。请分析相关问题:
(1)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用该接种方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通常选用菌落数在 个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原因是 。
(2)从用途上来说,1号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制备该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 →倒平板。
(3)该实验中酶活性鉴定地鉴定 酶的活性,可以加入 指示剂,如果指示剂变为 色,说明该酶的检测为阳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