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所示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①②分别表示一个已插入外源DNA片段的重组Ti质粒的和。
(2)若仅用二倍体植物甲的未成熟花粉培养完整植株,称为植株,说明未成熟花粉具有;这些植株只有通过后,才能结实。
(3)若要大量获取紫草素,可从组织中提取。图示育种方法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主要优点是。
【答案】
(1)T-DNA;标记基因
(2)单倍体;全能性;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处理)
(3)愈伤;可以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1)分析图示过程可知,①是已插入外源DNA片段的重组Ti质粒的T-DNA;②是标记基因。(2)由未成熟花粉培养所得的完整植株称为单倍体,说明未成熟花粉具有全能性,这些植株可通过诱导染色体加倍之后,才可结实。(3)若要大量获取紫草素,可从紫草愈伤组织提取。传统杂交育种时需用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而图中的体细胞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则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需要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利用DNA重组技术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最可能是( )
A.视觉语言区 B.书写语言区
C.运动语言区 D.听觉语言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控制某野生型果蝇中眼色的红色色素由常染色体上基因A决定,基因型aa的个体不能产生色素,表现为白眼。另一对独立的基因D、d中,基因D使红色色素转变为紫色色素,表现为紫眼,基因d则无此作用。让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结果如图2所示。
(1)正常情况下该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2条X染色体的细胞叫 , 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用Ⅱ、Ⅲ、Ⅳ、X、Y表示)。
(2)F1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3)F2的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若将F2中的紫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所得后代眼色的表现型(不分性别)及其比例为。
(4)写出F2中纯合紫眼雄蝇与纯合红眼雌蝇交配的遗传图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如图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活细胞中的④常用健那绿染色
B. ①与③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C. ①③④⑤上进行的反应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D. 这五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
B. 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C. 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
D. 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病毒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
(4)图中有_______个肽键,有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个羧基。
(5)该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多肽中含2个赖氨酸
B. 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
C. 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
D. 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呼吸总量的5/6
C. 氧浓度为c时,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D. 氧浓度为d时,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