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____和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10分)(1)CO2(1分) 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2分)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或发酵)(每空1分,共2分)
(3)3(1分) 兔和鼠(2分)
(4)食物链 营养级(每空1分,共2分)
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有关知识。
(1)要看清问题,看完横线前后的字,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2)教材中说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无机物,这里有两个空,就具体写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3)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图中有3条食物链;要分别考虑各条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
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 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之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题型:综合题
(10分)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____和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3分)下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部分图解,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图乙表示此系统生物群落中的碳循环流动部分过程,请回答:
(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分别以 、 形式进行流动。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乙图中能发生①②过程的生物相当于甲图中的 ,一般④过程对于甲图中A而言,发生场所是 (填细胞结构)。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随着能量流动,若甲图补充D→B,假设B获得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供能的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D同化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4)据乙科,当某人进食后, 的分泌量增加,可促进③④⑤⑥进行。⑥过程称为 ,Y的形成场所是 。若此人为糖尿病患者, (填序号)过程会加强,以补充能量的供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
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 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0分)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____和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