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乳酸菌、青霉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③T2噬菌体中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
④细胞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有些细菌只含有RNA.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是蓝藻细胞内物质转化和转移路径图,能量均省略,其中I、II表示场所,①—③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图2表示将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E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常用________方法可以研究E的转移途径。B代表的物质是 ,Ⅱ表示的场所是指_______。
(2)据图2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___________微摩尔/分。
(3)在甲处绿藻叶肉细胞有ATP和[H]的产生,原因是 ,但却不能进行暗反应,原因是 。
(4)在图2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但稍后不再增加而稳定,达到稳定时,该生物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限制溶解氧不能继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
(5)在图2丙处添加CO2时,分析短时间内C5含量的变化为________。
(6)若在图2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若在图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检测到的结果是
(2)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稳态。当环境温度高于38℃时,人体只有通过 方式散热,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以 为主。人在炎热坏境中大量出汗后, 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 。
(3)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变化)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②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③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通过____________(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就是通过途径 (填“一”或“二”)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雌配子:雄配子=1:1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图所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B. 图中④和⑤、⑥和⑦或者④和⑥、⑤和⑦均为非同源染色体,⑨在间期完成复制
C. 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
D. 该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⑤和⑥、④和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人体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B.大量饮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过度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缺碘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变异和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B. 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C.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 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所以它是不可遗传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抗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4 B.1/8 C.1/16 D.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