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隔离导致(    )

A.物种绝灭B.物种形成
C.物种不能交配繁殖D.导致基因突变

B

解析试题分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先有地理隔离,然后才有生殖隔离。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属于考查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准确记忆,牢固掌握,深刻理解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主要是空气中的CO2,CO2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内。有人提出陆生植物也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且用于光合作用。请以正常生长的菜豆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示踪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可通过根部获得碳源。

实验的主要用具有锥形瓶。你所选用的培养液中除了可含有植物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外,你认为根据实验的需要还应加入何种物?              

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2)自然界中植物的多倍体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引起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提出假设:1℃~5℃低温可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①提出这种假设的依据可认为是低温影响            ,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

②按照你的设计思路,实验结果检测应以            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

③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假定低温处理为10小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5种低温条件下,染色体数目加倍情况。以表格形式列出来。

④现有亲缘关系较近但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二倍体植物A和B,请用你所学过的生物技术或原理,培育出具有该两种植物遗传特征并且可育的六倍体植物。写出大致的培育过程(提供秋水仙素等可用的药品和用具,培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植物种类可分别用C、D、E等代表来说明):

a.                                                                    

b.                                                                    

c.                                                                    

⑤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在细胞分裂时                ,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卷(安徽) 题型:综合题

Ⅰ.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         ;步骤②        
(2) 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           (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        。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      释放量计算。
II.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高考二模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下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

⑴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               。

⑵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                特性。

⑶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      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          多样性。

⑷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多选)

A.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可逆性突变使两地果蝇基因相同

⑸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             ,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⑹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            

⑺整个美洲大陆从最初的一种果蝇(基因型aabbccDDeeff)发展至今已有许多种果蝇,这种进化现象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