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回答与制作果酒和果借有关的问题
(1)欲纯化野生酵母,最简单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若用果汁酿造果酒,可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将果胶分解成_________,从而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影响果酒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温度、pH、氧气等环境因素外,还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在果醋发酵过程中,可将醋化杆菌培养物和适量的酒一一水混合物(果酒和蒸馏水按________比例混合)混匀后,调pH至______再与_______的锯末等吸附物混匀,进行发酵。
(3)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酷制作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利用果酒进行果醋发酵,需将气体出口开放以排除发酵产生的CO2
B.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充气口处均需通入无菌空气
C.在使用高产醋化醋杆菌生产果醋时,可以直接加入果汁
D.若果酒发酵结束后进行果醋发酵,需升高发温度
(二)回答与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有关的问题:
(1)目前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土壤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的基本过程是农杆菌感染植物时,_______转移到受体细胞,并将其插人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若受体细胞是叶肉细胞,则再通过_______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
(2)为解决人类治疗时出现如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而产生人抗鼠抗体等问题,科学家们通过构建人免疫蛋白(Ig)转基因小鼠来生产单克隆抗体。构建人免疫蛋白转基因小鼠时,选择自身g基因缺陷的小鼠的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导入重组载体,将经筛选好的受体细胞进行________培养,________,经代孕母鼠分娩后培育、筛选获得人免疫蛋白(g)转基因小鼠。为了获得更多这样的转基因小鼠,采用_______技术,该技术用显微操作去掉卵细胞的_______;制备单克降抗体时,用_________的方法筛选能够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细胞。
【答案】划线分离法 半乳糖醛酸 不同的菌株、不同的原料 1:4 7.0 灭菌 D 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 植物组织培养 胚胎体外 胚胎移植 核移植 细胞核 抗原-抗体杂交法(抗体检验)
【解析】
欲纯化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其中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经过培养后,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单菌落,从中选出酵母菌;影响果酒品质的因素有温度、pH、氧气、发酵时间等,此外也受原料如葡萄品种和菌种的影响。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条件是30~35℃,当氧气和糖原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可以表示为:C6H12O6+2O22CH3COOH+2CO2+H2O;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相关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能量。农杆菌转化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其中的Ti质粒上的T-DNA是指可转移DNA,将目的基因必须插入到T-DNA上,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选择受精卵,
(一)(1)纯化野生酵母最简单的分离方法是划线分离法,若用果汁酿造果酒,可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从而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影响果酒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温度、pH、氧气等环境因素外,还有不同的菌株、不同的原料等。
(2)在果醋发酵过程中,可将醋化杆菌培养物和适量的酒一水混合物(果酒和蒸馏水按1:4比例混合)混匀后,调pH至7.0再与灭菌的锯末等吸附物混匀,进行发酵。
(3)若利用果酒进行果醋发酵,不产生CO2,A错误;果酒发酵需要无氧环境,不需要通入无菌空气,B错误;在使用高产醋化醋杆菌生产果醋时,加入的果汁需要经过果胶酶处理,C错误;果酒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适宜温度为30~35℃,因此若果酒发酵结束后进行果发酵,需升高发温度,D正确;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
(二)(1)土壤农杆菌转化法中,农杆菌感染植物时,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会转移到受体细胞,并将其插人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若受体细胞是叶肉细胞,则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
(2)构建人免疫蛋白转基因小鼠时,选择自身g基因缺陷的小鼠的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导入重组载体,将经筛选好的受体细胞进行胚胎体外培养,经胚胎移植,经代孕母鼠分娩后培育、筛选获得人免疫蛋白(g)转基因小鼠。为了获得更多这样的转基因小鼠,采用核移植技术,该技术用显微操作去掉卵细胞的细胞核;制备单克降抗体时,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筛选能够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细胞。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基因的指导下合成
B.酶的有无及活性强弱影响生物的性状
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
D.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动物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号交流行为.以下所描述的行为哪一种不是信号交流( )
A.蜜蜂跳“8”字舞
B.家猫用后爪刨土掩盖粪便
C.柳莺春天早上在枝头鸣叫
D.大熊猫在树干上涂抹肛周腺分泌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球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的单细胞绿藻,实验研究了外加葡萄糖对其光合色素含量及细胞生长的影响。
(1)小球藻的同化作用类型为______,因为其能够进行__________。
(2)研究者分别对小球藻进行异养培养(黑暗条件,加足量葡萄糖)、兼养培养(照光条件,加足量葡萄糖)和自养培养(照光条件,不加葡萄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小球藻的光合色素分布部位是_______________,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光能的作用,分析图1结果可知,添加葡萄糖对小球藻细胞的___________含量有显著影响。
②如果把小球藻培养在缺少Mg2+的培养液中,其它条件与自养培养的相同,过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密度与自养培养的相比是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
③图2结果显示,____培养条件下小球藻细胞生长速率最快,主要原因为_________。在此条件下小球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合成的部位有_________。
④异养培养的小球藻大量死亡,依据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比较分析,推测小球藻大量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作目的基因,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________。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的完整性,启动子能与_______特异性结合驱动转录开始。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_________移入牛的___________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
(1)图中过程①既需要__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___________酶进行催化。
(2)图中过程②需要___________种RNA参与。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过程②中核糖体沿物质b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填“←”或“→”)。一个b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
B.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则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
D.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具有隔代遗传和白眼雄果蝇少于白眼雌果蝇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研究了马铃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幼苗的成苗率和脱苗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培育脱毒苗所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细胞全能性
B. 培育脱毒苗的过程中涉及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C. 实验结果表明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
D. 根据本实验,培养脱毒苗时茎尖的适宜大小为0.27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