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于1970年提出了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她认为,细菌和蓝藻被原始真核单细胞生物吞噬后,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和叶绿体,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从细胞类型上分类,蓝藻与小球藻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始真核单细胞生物吞噬细菌、蓝藻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_________ ;由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成过程,推测这两种细胞器内可能含有_________(细胞器)。
(3)线粒体、叶绿体之所以具有双层膜结构,是因为内层膜是被吞噬的单细胞生物的膜,其外层又包裹了_________的细胞膜。
(4)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显著增大自身膜面积,试分别写出二者增大面积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蓝藻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小球藻有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核糖体 原始真核单细胞生物 叶绿体依靠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依靠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
【解析】(1)蓝藻是原核生物,小球藻是真核生物,蓝藻与小球藻最大区别是蓝藻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小球藻有。
(2)原始真核单细胞生物吞噬细菌、蓝藻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由于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体内有核糖体,故推测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存在核糖体。
(3)原始真核单细胞以胞吞形式吞噬原核单细胞,因此推测线粒体、叶绿体双层膜中内层膜是被吞噬的原核单细胞生物的膜,外层包裹的是原始真核单细胞生物细胞膜。
(4)叶绿体依靠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依靠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
[点睛]:本题结合叶绿体、线粒体的进化过程图解,考查了有关叶绿体、线粒体的起源问题,
解题关键是解读题图,找到与教材知识的衔接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用规划的语言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B. 细胞缺氧时细胞质基质中不能合成ATP
C. 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与ADP间的转化加快
D. 线粒体、叶绿体合成的ATP均可用于物质跨膜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
B.②增强后①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来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D.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 )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
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模式中食物网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包括条食物链,昆虫和鱼的种间关系是 , 鱼和鸭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2)该食物网中碳循环的形式为 , 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3)若只考虑 ,水稻和野草固定的太阳能为a,鸭子从生产者中摄人的能量为b,排出的粪便量为c,呼吸消耗量为d,则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表示为。
(4)该家庭农场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尝试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两个方面的理由:
① ,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 )
①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
②稻田定期排水
③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酿酒
④光下适当增加农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
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型为AaXBXb个体产生的一个卵细胞,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右图(①、②代表X染色体),该卵细胞产生过程中( )
A.卵母细胞未能进行染色体复制
B.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未能联会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关同源染色体未能分开
D.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染色体组成与其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