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地点、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甲、乙、丙、丁四个富含浮游藻类的人工鱼塘中,实验人员放养了数量相同的鱼苗。甲中只放养植食性A鱼,乙中放养A鱼和食性相近的植食性B鱼,丙中放养A鱼和只吃浮游动物的C鱼,丁中放养A鱼和肉食性D鱼。实验人员每隔一段时间调查一次池塘内鱼的数量,绘得下列四个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鱼类种群数量的方法是 。甲池塘中鱼种群数量所对应的曲线是I,该池塘中A鱼的承载量(K值)是 点对应的数值。
(2)Ⅱ、Ⅲ、Ⅳ曲线所对应的池塘分别是 、 、 。
(3)该实验的目的是
A.调查这种鱼塘可放养B鱼的承载量
B.与A鱼混合放养哪种鱼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C.研究四种鱼类的种间关系
D.调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
(4)若在甲池塘中同时放养A、B、C、D四种鱼,结合题意画出该池塘中的营养结构。
(5)下图是丁池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据图分析:
①图中c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
②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103kJ/m2·y。
③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
(1)标志重捕法 b (2)乙 丁 丙 (3)B (4)(见下图) (5)①呼吸作用 ②116.75③14.3%
从图I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A鱼种群数量增加到a后,环境并不能承受,资源不能满足要求,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减少,并最终在b位置左右保持稳定。乙池塘放养的A、B两种鱼的食性相近,它们相互争夺食物——浮游藻类,竞争能力弱的将被淘汰,对应曲线Ⅱ;丙池塘中的A、C两种鱼的食性不同,对空间资源的竞争程度小,可达到各自的K值,对应曲线Ⅳ;丁池塘中的A、D两种鱼为捕食关系,对应曲线Ⅲ。注意实验目的中不应该有C、D两项,四种鱼的种间关系为已知条件,不属于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另外,甲、乙、丙、丁四个鱼塘中都放养有A鱼,因此可以调查这种鱼塘放养A鱼的承载量。由题意可知本实验并没有对池塘中其他成分进行调查。A传递给D的能量为2.1+5.1+0.05—5=2.25(103kJ/m2·y),A鱼同化的总能量为4+9+0.5+2.25=15.75(103kJ/m2·y),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2.25÷15.75 ×100%=14.3%。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北京期末题 题型: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萌发开始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1%淀粉液、碘液;
实验步骤:
①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平分成5等份。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1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1(萌发1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②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
。
③取6只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
。
④震荡6只试管,并将6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温水中,保温5分钟。
⑤分别向A至F的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⑥预测结果并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开始萌发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碘液。
实验步骤:
(1)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分成5等份。第1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1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5天),将萌发1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1(萌发1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2)小麦淀粉酶虑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取等量萌发1~5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再加入________,然后在常温下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支试管内并编号为1~5。
(3)取6支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向每支试管中加入2 mL淀粉液,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振荡6支试管,并将6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 ℃温水中,保温5分钟。
(5)分别向A至F 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预测结果并分析:
(1)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
(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减弱;
(3)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开始萌发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碘液。
实验步骤:
(1)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分成5等份。第1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1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5天),将萌发1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1(萌发1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2)小麦淀粉酶虑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取等量萌发1~5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再加入________,然后在常温下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支试管内并编号为1~5。
(3)取6支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向每支试管中加入2 mL淀粉液,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振荡6支试管,并将6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 ℃温水中,保温5分钟。
(5)分别向A至F 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预测结果并分析:
(1)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
(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减弱;
(3)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