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 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 。?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 性,属于气体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 关系,其②内部之间还可存在 关系;④表示 。?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 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① ;
② ;
③ 。
(8)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 ,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1)叶绿体 线粒体?
(2)无机盐(碳酸盐) HCO3- (3)全球?
(4)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捕食 竞争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和异养兼性厌氧型 生物群落?
(6)温室?
(7)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8)能量流动 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过程①是绿色植物利用大气、水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过程③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将碳返回到大气中去,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2)碳在岩石圈中以无机盐(碳酸盐)的形式贮存,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不能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的碳以HCO3-形式存在,因为CO2+H2OH2CO3H++HCO3-。?
(3)由图示可看出碳循环是全球性的,属于气体型循环。?
(4)由图解可看出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的。极少数特殊生态系统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②表示生物群落中的捕食和竞争关系。图示中④表示动植物尸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有机碳转化为无机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5)参与④过程的微生物的同化类型是异养型。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
(6)大气中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
(7)从图中看出,导致大气中CO2增多的因素可能是①过程减弱或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即绿色植物减少,也可能是⑤过程增强,即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因此减少温室效应应从这两方面考虑。?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由于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渐递减、单向流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 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 。?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 性,属于气体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 关系,其②内部之间还可存在 关系;④表示 。?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 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① ;
② ;
③ 。
(8)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 ,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分析回答:
(1)碳在大气与A、B、C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的。
(2)图中D—C过程和C—D过程, 分别是通过 和 实现的。
(3)碳循环始终与 伴随在一起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① ,还有 。
(2)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
(3)③过程表示 ,⑤过程表示 。
(4)该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 、 、 。
(5)碳循环的特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辽宁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① ,还有 。
(2)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
(3)③过程表示 ,⑤过程表示 。
(4)该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 、 、 。
(5)碳循环的特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