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根据科学研究证实,由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变为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大部分细胞质和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的线粒体却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颈部,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1)细胞核内含有____________,以便传给下一代。

(2)丢掉大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器,可使精子体积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

(3)精子快速运动主要依靠____________的摆动,其运动的动力主要产生于________。

(4)全保留线粒体的意义在于:线粒体是____________场所,通过线粒体的生理活动能形成精子运动所需的____________。

答案:(1)遗传物质 (2)减小 便捷 (3)尾部 线粒体 (4)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 能量(或ATP)

解析:精细胞是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形成后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必须先进行变形,细胞核变为头部,细胞质变为精子的颈部和尾部,而细胞质中绝大部分的线粒体则集中在尾部,因精子的尾部与精子的运动有关,而其运动是要消耗能量的,线粒体集中在尾部通过有氧呼吸提供ATP,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33) 题型:071

根据科学研究证实,由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变为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大部分细胞质和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的线粒体却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颈部,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1)细胞核内含有_________,以便传给下一代。

(2)丢掉大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器,可使精子体积_________,运动_________。

(3)精子快速运动主要依靠_________的摆动,其运动的动力主要产生于_________。

(4)全保留线粒体的意义在于:线粒体是_________场所,通过线粒体的生理活动能形成精子运动所需的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92) 题型:071

根据科学研究证实,由精细胞变形为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变为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大部分细胞质和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的线粒体却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颈部,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1)细胞核内含有________,以便传给下一代。

(2)丢掉大部分细胞质和细胞器,可使精子体积________,运动________。

(3)精子快速运动主要依靠________的摆动,其运动的动力主要产生于________。

(4)全保留线粒体的意义在于:线粒体是________场所,通过线粒体的生理活动能形成精子运动所需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二3-2、3、4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 题型:综合题

分析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人们已经证实了DNA分子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长链,自然界中的DNA并不以单链形式存在,而是由两条链结合形成的。
材料二:在1949年到1951年期间,科学家 Chargaff 研究不同生物的DNA时发现,DNA分子中的嘧啶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核苷酸的总数;即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但(A+T)与(G+C)的比值是不固定的。
材料三:根据R.Franklin 等人对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DNA分子由许多“亚单位”组成,而且每一层的间距为3.4埃,而且整个DNA分子长链的直径是恒定的。
以上科学研究成果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请分析回答:
(1)材料一表明DNA分子是由两条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2)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总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T的总数和G与C的总数的比值不固定,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Franklin 等人提出的DNA分子中的“亚单位”事实上是________;“亚单位”的间距都为3.4埃,而且DNA分子的直径是恒定的,这些特征表明______________。
(6)基于以上分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各对应碱基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并成功地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二3-2、3、4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 题型:综合题

分析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人们已经证实了DNA分子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长链,自然界中的DNA并不以单链形式存在,而是由两条链结合形成的。

材料二:在1949年到1951年期间,科学家 Chargaff 研究不同生物的DNA时发现,DNA分子中的嘧啶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核苷酸的总数;即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但(A+T)与(G+C)的比值是不固定的。

材料三:根据R.Franklin 等人对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DNA分子由许多“亚单位”组成,而且每一层的间距为3.4埃,而且整个DNA分子长链的直径是恒定的。

以上科学研究成果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请分析回答:

(1)材料一表明DNA分子是由两条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2)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总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T的总数和G与C的总数的比值不固定,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Franklin 等人提出的DNA分子中的“亚单位”事实上是________;“亚单位”的间距都为3.4埃,而且DNA分子的直径是恒定的,这些特征表明______________。

(6)基于以上分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各对应碱基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并成功地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