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
B. 若B代表的物质能降低血糖浓度,则与其合成、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等
C. a、b、c、d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和促性腺激素
D. b→B的生理过程完成的场所在核糖体,且有水的产生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培养的碁本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容器A中放置的一般是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原因是其细胞分裂能力强,易于培养
B. 在D瓶中极少数细胞存活,是因为存活的细胞获得不死性,其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C. 为保证培养条件无菌,除进行灭菌外,培养基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D. 细胞培养时,需通入5%C02,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抗体的两种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抗体1和抗体2所用的工程技术名称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_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的全能性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比较______________。
(3)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4)③过程通常使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⑦过程获取的目的基因与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相比,该基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获取目的基因后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利用该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以便合成引物,且利用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6)④和⑩过程均需耍筛选,其目的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7)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该抗体进行改造,直接操作的对象是_____。正确顺序是(用数字表示):_______
①推测新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新抗体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
③新抗体基因的修饰(合成):
④表达出新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种“十五肽”的化学式为CxHyNzOdSe(z>15,d>16)。已知其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几种氨基酸: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解可得e个半胱氨酸
B. 水解可得(d-16)/2个天门冬氨酸
C. 水解可得z-14个赖氨酸
D. 水解时消耗14个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仅在第一阶段产生能量
D.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能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协助
B. 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 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D. 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抑制根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没有核糖体
B.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抗体、激素和酶都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D. 硅肺是由于吸入肺部的硅尘直接破坏吞噬细胞的核糖体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是有利的
B. 基因突变是有害的
C. 基因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编码的异常蛋白质是无活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 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 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 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