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从1979年以来,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麦良种小偃系列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下面有关上述资料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小偃”系列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利用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可以培育出了“小偃”系列优良品种,所以从本质上说小麦与偃麦草属于同一物种
C.理论上讲通过基因工程也可以达到目的
D.“小偃”系列小麦良种与其亲本相比具有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优良性状,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题型:013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从1979年以来,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麦良种小偃系列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下面有关上述资料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小偃”系列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利用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可以培育出了“小偃”系列优良品种,所以从本质上说小麦与偃麦草属于同一物种
理论上讲通过基因工程也可以达到目的
“小偃”系列小麦良种与其亲本相比具有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优良性状,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综合题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交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从1979年以来,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麦良种小偃系列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下面有关上述资料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小偃”系列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B.利用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可以培育出了“小偃”系列优良品种,所以从本质上说小麦与偃麦草属于同一物种 |
C.理论上讲通过基因工程也可以达到目的 |
D.“小偃”系列小麦良种与其亲本相比具有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优良性状,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