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蛋白质、蛋白酶和蛋白酶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A. 氨基酸、氨基酸、核苷酸B. 氨基酸、核苷酸、核苷酸
C. 氨基酸、核苷酸、氨基酸D. 氨基酸、核苷酸、核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与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A. 糖原: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B. 结合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C. 血红蛋白:血液中运输氧气 D. 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科研人员以春玉米为材料,在穗位叶全展后第10天、30天、50天研究了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春玉米生育期推进的变化情况,得到如图甲、乙所示实验结果:
(1)Rubisco 蛋白酶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一个关键酶,它所催化的反应是无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它应存在的场所是 ,它参与催化的过程是 。
(2)在穗位叶全展后,随生育期的推进,春玉米净光合速率有 的趋势,此过程中春玉米植株的干重 。
(3)结合图甲、乙分析:在生育前期(第10天),春玉米 含量较多,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多,以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在生育后期(第30天),春玉米通过保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来延长光合持续期,请推测可溶性蛋白中含有较多的 。
(4)结合图中甲、乙分析:在生育末期(第50天)春玉米净光合速率较低是由于 引起的;从生命历程角度分析,是由于 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一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二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一定处于图一中的CD段。
(3)图二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图二中甲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 个染色体组。
(4)图二中丁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丁细胞中的①为X染色体,则②一定是 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膜上可以生成水也可以分解水
B.生物膜与能量转换有关
C.生物膜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
D.流动镶嵌模型可以用电镜观察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c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E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在动物细胞内与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
B. 物质d的化学本质是同醇
C. e和c的区别是空间结构不同
D. 在人体细胞中物质b约有20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特点的较完整准确的表述是: ( )
A.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B. 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C.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
D.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静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因其体积小,繁殖快等优点成为常见的遗传学实验材料。现有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现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1)A、a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若将实验一中所有果蝇混合培养,让其随机交配,子一代中有8400只灰身果蝇和1600只黑身果蝇,如果继续进行随机交配,则子二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2)B、b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实验二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AAXBY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偶然出现一只深黑身雌蝇(染色体组型完整),请用遗传图解写出该雌蝇与实验二F1中灰身雄蝇的杂交过程(要求写出配子)。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