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甲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酶。
(2)乙图中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_________________连接。
(3)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以该链为模板复制以后的子代DNA分子中A:G:T:C=___________,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____________。
(4)经分离得到X、Y两种未知菌种,分析其DNA的碱基组成,发现X菌的腺嘌呤含量为15%,而Y菌的胞嘧啶含量为42%.可以推知两菌种中耐热性较强的是______。
【答案】解旋、DNA聚合 脱氧核糖和磷酸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2:3:2:3 1800 Y菌
【解析】
1、分析甲图可知,该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DNA解旋酶,B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B是DNA聚合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2、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DNA解旋酶,B酶的作用是催化形成DNA子链进而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因此B是DNA聚合酶。
(2)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识图分析可知,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3)由于DNA分子的配对方式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若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则另一条链A:G:T:C=3:4:1:2,因此双链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4:6:4:6=2:3:2:3。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则该链中的G有200个,另一条链中G有400,共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2-1)×600=1800个。
(4)由于A与T之间含有2个氢键,C与G之间含有3个氢键,C与G的比例越多,稳定性越高。X菌的腺嘌呤含量为15%,由于A=T、C=G,则胞嘧啶含量为35%,即C=G=35%,而Y菌的胞嘧啶含量为42%,即C=G=42%,因此可以推知两菌种中耐热性较强的是Y菌。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家蚕(2n=56)是古代劳动人民最早从野蚕“驯化”而来,通常家蚕的体色为较浅的素色,但偶有黑色斑的突变体出现。
(1)家蚕与野蚕(2n=54)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研究发现子一代依然可育,使用显微镜观察_________细胞,发现_________个二价体(两条染色体联会),一个三价体(三条染色体联会)。
(2)为研究家蚕体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黑色斑(黑蚕)与素色(素蚕)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杂交结果不能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该选择F1代_________相互交配,若子代_________,则该性状表现为显性。
实验二:将F1代黑蚕相互交配及F2代黑蚕相互交配,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据此可知,黑色斑与素色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为显性性状。推测存在_________才导致后代出现特殊的分离比。
(3)综合以上实验统计,F1—F3代黑蚕做母本时蚕受精卵的孵化率_________。
(4)已知家蚕的黄血对白血是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基因不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P:黑蚕白血×素蚕黄血
②P:黑蚕黄血×素蚕白血
③F1:黑蚕黄血×素蚕黄血
④F1:黑蚕黄血×素蚕白血
⑤F2:黑蚕黄血:黑蚕白血:素蚕黄血=1:1:2
⑥F2:黑蚕黄血:素蚕白血=1:1
以上实验组合__________可说明黑色斑(素色)基因也在2 号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只需从F2代的性状表现描述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结合如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 e 点后增长速率为 0
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控制在 d 点
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 c 点之后
D.K 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代替酸分解淀粉,如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pH为3和9的两只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淀粉酶的作用是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期问,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中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②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③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D.④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 F1 | F2 | |
实验一 | 甲×乙 | 全为灰鼠 | 9灰鼠:3黑鼠:4白鼠 |
实验二 | 乙×丙 | 全为黑鼠 | 3黑鼠:1白鼠 |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_____对染色体上。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I代表______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 F1 | F2 | |
实验三 | 丁×纯合黑鼠 | 1黄鼠:1灰鼠 | 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______(填A或a或B或b)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填“显”或“隐”,例如A→a或者B→b为隐性突变,a→A或者b→B为显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植物在红光照射下,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图中的SSU、LSU和LHCP表示三种不同的蛋白质)。请分析回答:
(1)完成图中的过程①时,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_______种(注:C-G 、G-C算一种),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__________酶进行催化。由图分析,过程②发生在位于__________的核糖体上。
(2)从图中分析,LHCP合成后转移至__________上发挥作用,影响与之相关的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从其分布位置推断,Rubisco酶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B.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乙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D.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