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将l0g菠菜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提供必要的条件,在离体条件下
分别测定光合作用(用C02的吸收量表示)和呼吸作用(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强度如下:
表1 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离体叶绿体CO2的吸收量
表2 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离体线粒体CO2的释放量
(1)表1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温度为30℃时,光照强度为5000lx时,与60001x相比,离体叶绿体中还原的C3化合物的量 (多、少)。
(2)表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离体线粒体呼吸作用增强,原因是 。
(3)若植物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理活性与其离体状态时一致,且光强对线粒体无影响,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80001x时,将某植物先光照10 h,然后转入无光条件下(平均温度为15℃),则10 g叶肉组织细胞一昼夜C02的吸收量为 μg/l0g。
(4)用缓冲液将离体叶绿体制备成悬液,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对照组,并仅在实验组中加入了适量磷酸(Pi)。在适宜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用14C标记的14CO2供其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放射性,结果发现实验组14 C标记化合物(CH2O)合成速度比对照组明显 。原因是 。
【答案】
(1)光照强度和温度 少
(2)呼吸酶的活性增强
(3)54.5(2分)
(4)快 (2分) (充足的)Pi有利于光反应ATP的形成,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形成(CH2O)(意思答对即可)(2分)
【解析】(1)由表1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由数据可知温度为30℃时,光照强度为5000lx时,与60001x相比,光合作用较弱,而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光照强度弱产生的ATP和[H]就少,所以离体叶绿体中还原的C3化合物的量少。
(2)表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离体线粒体呼吸作用增强,主要是呼吸酶的活性增强,所以呼吸强度增大。
(3)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80001x时,将某植物先光照10 h,此时二氧化碳吸收量是8.0*10=80单位,但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应是1.%*10=15单位。然后转入无光条件下(平均温度为15℃),每克消耗0.75*14=10.5单位,则10 g叶肉组织细胞一昼夜C02的吸收量为80-15-10.5=54.5单位。
(4)Pi可以用于合成ATP,实验组适当加入了Pi,其合成的ATP速率应比对照组多,而C3的还原需要ATP,所以实验组比对照组快。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胚胎干细胞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胚胎干细胞可来源于胚胎发育到囊胚期的细胞
B. 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C. 胚胎干细胞可用于烧伤病人的皮肤移植
D. 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都是食物链(网)
B. 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 雄鸟的“求偶炫耀”是一种物理信息
D. 某些动物身上的特殊颜色传递出“警告”信息警示捕食者,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哪项可以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
A.细胞中有生长激素基因
B.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细胞中出现血红蛋白的mRNA
D.细胞中ATP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1)该化合物叫__________肽,是由______种氨基酸失去__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_。
(2)假如上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X,则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__________。
(3)请写出肽键的结构式:__________。
(4)该化合物在__________(细胞器)上合成。
(5)请写出前4种R基: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