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了质壁分离,为了更方便辨明,此时应(___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3)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
(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
【答案】 长度或宽度 D 左上方 “q” 有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BC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A是口腔上皮细胞,是真核细胞;B是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C是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是真核细胞;D是哺乳动物的血细胞,是真核细胞。
(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
(2)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显微镜内的视野太亮,为了增加对比度,应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
(4)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是口腔上皮细胞,B是蓝藻,C是植物的维管束细胞,D是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只有B细胞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做材料而不能用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替代
B.染色常用的染液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也可用醋酸洋红替代
C.最好选用分裂中期的图象进行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
D.低温处理与观察不能同时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均可以形成ATP
B. 动物细胞的形态主要由细胞骨架决定
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D. 细胞液又称细胞溶胶,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H2O)+O2CO2+H2O+能量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某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点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时刻为10点与20点
B. 20点以后该植物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 该植物17点时有机物积累量少于19点时
D. 该植物10点时细胞中[H]的总产生量少于8点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C.二次免疫反应主要由记忆细胞快速产生抗体
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相同
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应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
C.精子形成过程中若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可能出现XXY的后代
D.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存在一个细胞同时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