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__。
下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3)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A、C不同的新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1)生存斗争 (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2)① ③ (3)由于与种群A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B与种群A、C的基因交流;因此种群B内的基因突变开始积累,且产生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新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自然选择的基本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选择有3种类型,①表示稳定性选择,淘汰极端变异个体,保留中间类型,⑵表示单向性选择,保留趋向某一极端的个体,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③表示分裂性选择,将极端变异的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淘汰中间常态型的个体。③的选择可能使一个物种的种群分化成不同的亚种,进而进化成新物种。根据题意C种群和A种群、B种群之间形成了地理隔离,阻断了它们之间的基因交流,在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下,有可能与原来的A、B种群形成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种。
考点:考查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基因频率的变化、物种的形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九)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56.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
57. 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 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58. 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
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 。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 | 种群A | 种群C | ||||
规模 | t(%) | w(%) | 规模 | t(%) | w(%) | |
1900 | 46000 | 5 | 1 | 1000 | 5 | 1 |
1920 | 45000 | 5.5 | 1 | 850 | 7 | 1 |
1940 | 48000 | 7 | 1 | 850 | 9 | 0.8 |
1960 | 44000 | 8 | 1 | 800 | 12 | 0.6 |
1980 | 42000 | 6 | 1 | 600 | 10 | 0.8 |
2000 | 40000 | 5 | 1 | 550 | 11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九)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
56.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
57. 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 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58. 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
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 。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 | 种群A[来源:学科网ZXXK] | 种群C[来源:学,科,网] | ||||
规模 | t(%) | w(%) | 规模 | t(%) | w(%) | |
1900 | 46000 | 5 | 1 | 1000 | 5 | 1 |
1920 | 45000 | 5.5 | 1 | 850 | 7 | 1 |
1940 | 48000 | 7 | 1 | 850 | 9 | 0.8 |
1960 | 44000 | 8 | 1 | 800 | 12 | 0.6 |
1980 | 42000 | 6 | 1 | 600 | 10 | 0.8 |
2000 | 40000 | 5 | 1 | 550 | 11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11分)
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
2.从图2可知,控制甲虫体色的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 (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用于检测该多样性的十分可靠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 。
3.如果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 。该来源为生物进化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
发生改变。
4.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 。由此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之间不存在 。
5.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 ,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九)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
56.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
57. 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 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58. 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
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 。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 |
种群A[来源:ZXXK] |
种群C[来源:学,科,网] |
||||
规模 |
t(%) |
w(%) |
规模 |
t(%) |
w(%) |
|
1900 |
46000 |
5 |
1 |
1000 |
5 |
1 |
1920 |
45000 |
5.5 |
1 |
850 |
7 |
1 |
1940 |
48000 |
7 |
1 |
850 |
9 |
0.8 |
1960 |
44000 |
8 |
1 |
800 |
12 |
0.6 |
1980 |
42000 |
6 |
1 |
600 |
10 |
0.8 |
2000 |
40000 |
5 |
1 |
550 |
11 |
1 |
59. 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 。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 D.受气候影响更大
60. 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 ;种群规模与基因 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