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1是给出了5种鱼的耐盐和耐温的范围,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图9-1
(1)耐盐范围最广的鱼是_______。根据你的地理方面的知识,你认为这种鱼分布水域最可能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生活在热带湖泊中的鱼除了食物和水中的氧溶量以外,还必需的非生物因子是__________,你认为图中哪个标号的鱼适宜于生活在热带湖泊中?____________。
(3)你认为最适宜于生活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中的鱼最可能的是___________。
(4)在黑龙江的入海口附近能够生存的鱼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江河湖泊的入海口 (2)较高的温度 1 (3)2 (4)5、3
从图中曲线表示的5种鱼的耐盐范围分析:鱼1需要的高温低盐的生态环境,所以最可能是分布于热带地区的湖泊、河流及其他类型的淡水生态系统中;鱼2需要的是高盐度环境,但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推测最可能的分布范围是中低纬度地区的海洋;鱼3对盐度的需要范围较宽,但适应的温度范围很低,所以推测其最可能的分布区域是中高纬度地区的江河湖泊的入海口,如我国的黑龙江的入海口等;鱼4需要的是高盐度环境,而且需要的温度很低,适应范围也很窄,推测其最可能的分布地区是北极圈附近的海洋;鱼5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都很广,几乎在海水和淡水、在热带和寒带都有可能分布。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考前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0分)分析回答下列代谢与调节的相关问题:
Ⅰ、(11分)下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
(2)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其中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当二氧化碳净吸收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3)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如B是C4植物,其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依次是 。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 (减少或增加)。
(5)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 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6)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 。
(7)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 。
Ⅱ、(9分)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对此问题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①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②通过促进 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这两种观点是否成立?为此,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的实验进行探究。
(一)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测量仪等。
(二)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平均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 器官切除,B组做切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对A、B两组动物注射 。
(4)一段时间后,再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三)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的观点):
(1)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则 ;
(2)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相等,则 ;
(3)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不相等,且B组减少得要多,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四川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重要的过敏源。下表表示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旁路的一片闲散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
01 |
02 |
03 |
04 |
05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曼陀萝 |
3.0 |
2.1 |
1.1 |
0.3 |
0.1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① 调查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
② 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 关系。
③ 请在图中绘出豚草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④ 一个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及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⑤ 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指 所发生的反应。
⑥ 若要研究该地区群落的空间结构,应研究其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结构
⑦ 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 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取 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
第五步: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0分)分析回答下列代谢与调节的相关问题:
Ⅰ、(11分)下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
(2)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其中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当二氧化碳净吸收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3)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如B是C4植物,其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依次是 。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 (减少或增加)。
(5)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 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6)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 。
(7)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 。
Ⅱ、(9分)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对此问题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①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②通过促进 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这两种观点是否成立?为此,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的实验进行探究。
(一)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测量仪等。
(二)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平均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 器官切除,B组做切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对A、B两组动物注射 。
(4)一段时间后,再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三)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的观点):
(1)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则 ;
(2)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相等,则 ;
(3)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不相等,且B组减少得要多,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
植物 年份 | A植物 | B植物 | C植物 | D植物 | E植物 |
2003年 | 10.0 | 3.0 | 0.3 | 3.0’ | 3.2 |
2004年 | 9.2 | 2.1 | 0.6 | 2.0 | 2.8 |
2005年 | 8.0 | 1.1 | 1.1 | 0.4 | 1.7 |
2006年 | 6.8 | 0.3 | 1.5 | 0 | 1.3 |
2007年 | 5.5 | 0.1 | 2.3 | O | 0.5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 ,请在右图给出的坐标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 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则与原产地相比,该物种在入侵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 (填增大、减小、不变)。
(3)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最可能构成的种间关系是 。
(4)该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
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
区域号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
区域植株数 | 20 | 40 | 60 | 80 | 100 |
荚果数,植株数 | 8.3 | 6.8 | 3.9 | 2.7 | 2.1 |
每个荚果中种子数 | 6.0 | 5.9 | 6.2 | 5.9 | 6.0 |
① 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荚果数与植株数的比值变化的原因
②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