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重庆卷)(21分)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图1和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图1 植物甲的萌发花粉粒 图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质。如果将图1中的1个精子与图2中的1个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浓度(mg/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 0.5 | 3.6 | 5.5 | 6.4 | 5.2 | 3.1 | 0.4 | 0.2 |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能性 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2)专一性 株被 极核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
(3)结果简要分析:
生长素浓度为3.0mg/L时,花粉管平均长度最长,表明最适生长素浓度为3.0mg/L;
生长素浓度低于3.0mg/L(0―3.0mg/L)时,对花粉管的促伸长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
生长素浓度高于3.0mg/L(0―5.0mg/L)时,对花粉管的促伸长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减弱;
生长素浓度等于或高于6.0mg/L时,对花粉管伸长起抑制作用。
结论:生长素对花粉管伸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促进或抑制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工程、染色体变异、雌蕊结构和实验分析。(2)首先考查植物细胞工程,涉及全能性(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理解和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薄壁细胞)的记忆;而后是染色体变异和雌蕊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对胚囊珠被(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而来,含2个染色体组)极核卵细胞(经减数分裂而来,含1个染色体组)的认识,多倍体概念的理解和人工诱导多倍体时秋水仙素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
(3)考查实验分析及表述能力。作为实验,首先应明确目的,然后才是根据题目要求解题。本实验是要“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所以,第一组实验为空白对照,以此为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发现:
生长素浓度为3.0mg/L时,花粉管平均长度最长,表明最适生长素浓度为3.0mg/L。
生长素浓度低于3.0mg/L(0~3.0mg/L)时,对花粉管的促伸长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
生长素浓度高于3.0mg/L(3.0~5.0mg/L)时,对花粉管的促伸长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减弱。
生长素浓度等于或高于6.0mg/L时,对花粉管的伸长起抑制作用。
因此结论即为: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促进或抑制作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1)、(2)小题:
(1)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X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2)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患儿由于缺少显性基因H,导致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来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目前防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尽早采用食疗法,即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
①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过多”、“缺乏”表示):
患儿 | 体内苯丙酮酸含量 | 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含量 | 基因型 |
食疗前 |
|
|
|
食疗后 | 正常 |
|
|
②若用基因工程方法治疗苯丙酮尿症,其基本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1)、(2)小题:
(1)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X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
(2)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患儿由于缺少显性基因H,导致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来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目前防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尽早采用食疗法,即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
①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过多”、“缺乏”表示):
患儿 | 体内苯丙酮酸含量 | 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含量 | 基因型 |
食疗前 |
|
|
|
食疗后 | 正常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图1和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图1 植物甲的萌发花粉粒 图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质。如果将图1中的1个精子与图2中的1个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浓度(mg/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 0.5 | 3.6 | 5.5 | 6.4 | 5.2 | 3.1 | 0.4 | 0.2 |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图1和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图1 植物甲的萌发花粉粒 图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质。如果将图1中的1个精子与图2中的1个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浓度(mg/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 0.5 | 3.6 | 5.5 | 6.4 | 5.2 | 3.1 | 0.4 | 0.2 |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