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图为某种农作物品种培育出的几种方法,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培育品种的最简单途径是I→V

B通过II→IV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

C通过III→VI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过程VI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D

【解析】Ⅰ→Ⅴ途径为杂交育种,方法最简捷但由于获得的子代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需要不断地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才能获得需要的品种,所以育种时间长,A正确;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通过诱变育种IIIV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A正确;经过培育形成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的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通过Ⅲ→Ⅵ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不可能处理萌发的种子,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 真核细胞也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番茄中基因A、a控制植株的有无茸毛,果实的红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为研究这两对遗传性状的特点进行了如右图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F2有茸毛无茸毛=21,说明可能存在AA致死

BF2红果黄果=97,说明控制该性状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C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F1有茸毛红果测交,子代红果黄果=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A-长翅,a-残翅,B-红眼,b-白眼),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aaXXY的残翅白眼果蝇。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可能为( )

A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解基因结构,通常选取一特定长度的线性DNA分子,先用一种限制酶切割,通过电泳技术将单酶水解片段分离,计算相对大小;然后再用另一种酶对单酶水解片段进行降解,分析片段大小。下表是某小组进行的相关实验。

已知第一线性

DNA序列共有

5000bp

bp为碱基对

第一步水解

产物

单位bp

第二步水解

产物

单位bp

A酶切割

3500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B酶切割

1500 2000

1000

1000

500

500

B酶切割

2000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A酶切割

500 1500

3000

2000 1000

经A酶和B酶同时切割

2000 1500 1000 500

1该实验中体现出限制酶的作用特点是

2由实验可知,在这段已知序列上,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为 个和 个。

3根据表中数据,请在下图中用箭头标出相应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4已知BamH I与Bgl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一段含有数个BamH I和Bgl识别序列的DNA分子进行反复的切割、连接操作,

若干次循环后 序列明显增多,该过程中

DNA连接酶催化 键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

C.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A.DNA的结构不同

B.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遗传物质不同

D.线粒体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