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种群特征中研究较多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最造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Ⅰ: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

步骤Ⅱ: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步骤Ⅲ: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步骤Ⅳ: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步骤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及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前,往往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取样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那么在用显微镜计数前,应对所取的样品进行怎样处理?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C.第5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约为1100左右

(4)某同学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2分)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2分)

(5)该小组同学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酵母菌原液/mL

培养温度(℃)

A1、A2、A3

10

0.1

15

B1、B2、B3

10

0.1

10

C1、C2、C3

10

0.1

5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2分)。

该对照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答案】

 

(1)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

(2)加适量的蒸馏水稀释;(3)B

(4)2 → 4 → 1 → 3;  (2分)

     培养液中营养被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积累;  (2分,答出营养被大量消耗即可)

(5)探究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缺少15℃以上的温度设计(或温度梯度设计不合理);

【解析】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江苏省仪征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选修) 题型:071

种群特征中研究较多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最造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Ⅰ: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

步骤Ⅱ: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步骤Ⅲ: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步骤Ⅳ: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步骤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及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前,往往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

(2)在取样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那么在用显微镜计数前,应对所取的样品进行怎样处理?_________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_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C.第5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约为1100左右

(4)某同学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_________。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_________。

该对照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选修)试卷 题型:综合题

种群特征中研究较多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最造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Ⅰ: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
步骤Ⅱ: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步骤Ⅲ: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步骤Ⅳ: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步骤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及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前,往往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取样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那么在用显微镜计数前,应对所取的样品进行怎样处理?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C.第5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约为1100左右

(4)某同学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2分)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2分)
(5)该小组同学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酵母菌原液/mL
培养温度(℃)
A1、A2、A3
10
0.1
15
B1、B2、B3
10
0.1
10
C1、C2、C3
10
0.1
5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2分)。
该对照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39.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共12分)

能够影响生物生殖和死亡时间安排的那些特征构成了生物的生活史。达尔文认为:种群的生活史特征是由自然选择所塑造的进化适应。下列实验检验了达尔文的观点。虹鳉是观赏鱼中最易辨认的一种小形淡水鱼。在某河流系统中,虹鳉生活在小水潭中,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彼此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如图1。Reznick和Endler研究初期发现,虹鳉种群的一些生活史特征是与溪流水潭中主要的捕食者类型相关的,水潭①中的捕食者花鳉捕食较小的和未成熟的虹鳉;水潭②中体型较大的狗鱼则捕食大而成熟的虹鳉。

(1)Reznick和Endler研究虹鳉生活史的进化适应性只有在追踪一个       随时间所发生的改变时才是明显可见的。

(2)观察发现,狗鱼捕食大而成熟的虹鳉,但并不因此而消灭虹鳉。从生殖发育的角度看,这类虹鳉区别于有花鳉的水潭中的虹鳉的生活史特点是                       

(选填字母a.早成熟,b.晚成熟,c.每次生殖产生的后代比较多,d.每次生殖产生的后代比较少),否则虹鳉就没有生殖的机会。一种合理的推论是:对大小不同虹鳉所进行的

           造成了虹鳉出现生活史差异,导致了生活史的适应。

(3)Reznick和Endler对上述推论进行了检验。

假设:不同捕食者的取食嗜好通过     过程能导致不同的虹鳉种群产生生活史差异。

预期:如图1所示,将虹鳉从      (填水潭编号)号水潭有狗鱼的地方转移到没有狗鱼但有花鳉(内无虹鳉)的地方,被移地的虹鳉种群应当世世代代表现出          ,这是与花鳉共存的虹鳉所具有的典型的生活史特征。

实施:按照“预期”中的移地试验进行了连续11年(30~60个世代)的观察和记录。

ⅰ)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ⅱ)科学家测定了整个实验中虹鳉性成熟个体体重和年龄等生活史特征,结果如下表。在图1右侧将表中数据结果转换成柱形图   ▲  ,以显示性成熟个体体重和年龄的变化特征。并填写下表中“移地虹鳉的相对变化值(%)”的数值。

虹鳉移地与否对生活史影响的结果统计

观测指标

观察对象

虹鳉成熟时体重/mg

虹鳉成熟时年龄/d

来自有狗鱼水潭的虹鳉

161.5

67.5

85.7

48.5

移入有花鳉水潭的虹鳉

185.6

76.1

92.3

58.2

移地虹鳉的相对变化值(%)

雌性体重增加       %

雄性体重增加       %

种群体重增加       %

雌性成熟年龄延长      %

雄性成熟年龄延长      %

 

结果与分析:                                 。由此,细心的科学家用“田间”实验证明了虹鳉种群生活史特征的形成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的一个自然进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种群特征中研究较多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最造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常被用作生物实验的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一定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Ⅰ: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

步骤Ⅱ: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步骤Ⅲ: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步骤Ⅳ: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步骤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及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前,往往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取样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那么在用显微镜计数前,应对所取的样品进行怎样处理?                      

(3)某小组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C.第5天至第6天中,酵母菌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约为1100左右

(4)某同学在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5)该小组同学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酵母菌原液/mL

培养温度(℃)

A1、A2、A3

10

0.1

15

B1、B2、B3

10

0.1

10

C1、C2、C3

10

0.1

5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