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 如图12分别为DNA分子结构及复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图1中由①②③构成的④称为____________

2)从图2可以看出,DNA复制有多个起点, 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图中所示的A酶为____________酶, 作用于DNA结构中的氢键。DNA复制所需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项) 等。从图2还可以看出DNA复制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子链是____________,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冈崎片段)再通过____________酶相互连接。

3)若将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全部DNA分子用32P标记,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被标记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脱氧核糖与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提高了复制速率 解旋 模板、酶、原料和能量 不连续合成的 DNA连接 100%

【解析】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ATGC,因此嘌呤数目(A+G=嘧啶数目(T+C)。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1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图1中由①②③构成的④称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2DNA复制从多个起点开始,能提高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A酶为解旋酶,作用于碱基之间的氢健,使DNA双螺旋结构打开。DNA复制所需基本条件主要包括模板、酶、原料和能量等。由图可知,DNA复制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子链是不连续合成的,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冈崎片段)再通过DNA连接酶相互连接。

3)若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DNA分子用32P标记,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DNA分子在间期复制后,每个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被标记的母链,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了4个子细胞全部含有32P,比例为10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应激是指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原)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应激时人体代谢明显加快,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每日能量需求是正常人的25倍。图表示人体在应激时部分物质代谢变化调节过程,图中“↑”表示过程加强,“↓”表示过程减弱。请回答:

1)图示应激反应的调节方式是__ 。应激过程中,激素A的含量将会____。激素B与糖皮质激素在血糖调节中的关系是____

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之间交流的信号分子是___,这种分子必须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 ___ 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3)人体全身应激反应一般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警觉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这一时期以途径④—⑤(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警觉期使机体处于“应战状态”,但持续时间 ____

4)大面积烧伤时,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上会发现病人出现创伤性糖尿病。试根据图示过程分析,创伤性糖尿病产生的主要机理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 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基因R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RNA

C.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变为GAG

D.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能量金字塔,每层中的标号各代表一种生物。图乙代表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值(单位:KJ)。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请根据图中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所示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的原因是_________;其中d表示_________的能量;h所示的能量来自第_________营养级;f是能量散失的同时伴随的碳形式的变化是_________

(3)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的数据除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兔子数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种群密度时所绘制的图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代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一个样方(长、宽约为1 m),其中的一个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三角形代表其他植物,则该样方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实际调查时,对处于样方界线上的蒲公英应如何计数?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往往需要取多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值来代表整个地块的情况。请在图3方框内画出_______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时的样方位置。

2)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分布如图2所示(黑点代表酵母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_____ /mL。每次在用滴管从试管中取样前,需要将培养液_______

3)若以黑线姬鼠为调查对象,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黑线姬鼠的标记物有脱落的现象,则获得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要使调查的结果与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填编号)。

有较多的个体迁出调查区 有较多的个体迁入调查区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死亡

4)若年初时(3)中草原上黑线姬鼠有10 000只,年末时有11 000只,其中新出生的为2 000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___,种群数量只增加了1 000只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达100%。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有囊膜,所含核酸为双股线状DNA分子。囊膜上特异的糖蛋白分子可和寄主细胞的受体结合,使囊膜和细胞膜融合而使病毒进入寄主细胞。非洲猪瘟病毒不感染人,不会使人致病。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中信息,写出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细胞内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

2)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的机体内既能引起体液免疫,又能引起细胞免疫,使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

3)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但理论上科学制备相应的疫苗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主要方法。用注射疫苗的方法使猪获得免疫力属于____________(填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猪获得免疫力后,当病毒入侵时,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感染,其原理是____________

4)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重新编码人体胰岛中的胰岛A细胞或胰岛γ细胞,可以产生胰岛素。研究团队将两种关键转录基因(Pdx1MafA)植入糖尿病小鼠的胰岛A细胞和γ细胞,然后将这些成功编码的细胞移植入糖尿病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胰岛素分泌量和血糖水平均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正常化。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胰岛分化为A细胞、B细胞、γ细胞等多种细胞,它们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胰岛素能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据图曲线分析,实验研究中还应设置一组对照组。应选择___________的小鼠进行实验,测定实验中血糖的数值。

3)血糖升高后会促进两种关键基因(Pdx1MafA)的表达,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当血糖明显降低时,这两种基因的表达减弱或关闭。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4)结合图实验结果,初步确定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糖尿病小鼠,其病症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缓解,但并不能治愈。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凋亡细胞具有细胞体积变小,位于质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等异常特征。为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对诱导红细胞凋亡的影响,用1 ng/ml浓度的IL1处理小鼠红细胞,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结果,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为_______,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分析,造成6h12h组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该实验未能完全模拟血浆中某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有关。为此,需增加的实验是______组。

3)若要进一步探究0.1 ng/ml1 ng/ml10 ng/ml浓度的IL1对红细胞体积的影响有何不同,请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_______

4)为了检测外露的磷脂酰丝氨酸(PS),常加入带荧光标记的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如下图所示。

在人体内,血清中的抗体是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

方法B中,可结合多个抗体b的原理是抗体a上有_________________

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进入老年后发病。AD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位于 21 号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T/t)发生突变。某家族的 AD 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Ⅲ-7 是一名女性,目前表现型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Ⅲ-7 已怀孕,她可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B.若Ⅱ-5 为纯合子,Ⅲ-7 一定会携带 AD 致病基因

C.AD 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5 的基因型是 TT Tt

D.用Ⅲ-7 与一名家族中无 AD 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在备孕前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