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 方法步骤一 | 方法步骤二 | 方法步骤三 |
A |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 ① |
B |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 ② |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 方法步骤一 | 方法步骤二 | 方法步骤三 |
C | ③ | ④ |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Ⅱ.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 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 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 方式散热。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 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Ⅰ.(1)①不加入石蜡油 ②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2)去除氧气 自
(3)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A>B>C
Ⅱ(1)传入神经 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 汗液蒸发
(2)非特异性 抗体的效应T细胞
解析:Ⅰ.本题考查通过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的情况。分析表中相关内容,考虑到实验要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这几个原则,因此①处应填:不加入石蜡油,②处应填:加入10g活性干酵母。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氧气,这样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因此应设计成空白对照,即: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因为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多,因此,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A>B>C。
Ⅱ.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内容。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应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应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甲状腺激素(或肾上激素)分泌增多,因为这两激素都能够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方式散热。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该过程不具有特异性,所以是非特异性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相应抗体)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乙型流感病毒。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⑴、⑵两小题。
⑴ 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① 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
据图回答:
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的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_的结果。
② 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③ 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
⑵ 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 人体在禁食和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如图。据图描述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__________________。
② 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出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______。
③ 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1.(21分)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I.(7分)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回答下列两个小题。
Ⅰ、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 有条纹(显性) | 无条纹(隐性) | 合计 |
存活个体数 | 178 | 211 | 389 |
空壳数 | 332 | 279 | 611 |
合计 | 510 | 490 | 10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适应性练习(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I、II题
I.(8分)下图一表示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CO2充足),西红柿植株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图二表示春末晴天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5~8h间,使呼吸速率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密闭容器内 。
(2)图二曲线丙中,A点植株细胞内能生成ATP的场所有 。曲线乙的峰值低于曲线甲,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阶段较弱。
(3)图二中, A、C、D三点,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
(4)植物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厌氧呼吸,酵母菌也可以吗?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若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则它厌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会与酒精发生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
实验器具和试剂:如a~d所示实验装置,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等。
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
实验组的装置序号: ;对照组的装置序号: 。
②请写出检测该实验结果的方法。
。
II.(分)(16分)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和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从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分析,图示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免疫细胞属于 。
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 ,神经递质由此释放方式属于
(填物质运输的方式)。
(2)研究表明,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T细胞活性降低,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若图示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其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___,该类物质在体液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是 。
(3)目前普遍认为,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人和高等动物体中, 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生长激素,还分泌____________等激素来调节其他内
分泌腺的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县高三零模考试理综试题(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0分)请结合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知识回答下列两个小题。
Ⅰ(10分)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需进行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可见细胞的融合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 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Hr、hR两个烟草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一对隐性纯合基因(rr或hh)的作用,在光照强度大于800lx时都不能生长。我们应从融合细胞的培养液(只考虑两两融合)中分离出基因型为 的细胞,较为简便的筛选方法是 。
(2) 若a、b表示两种植物体细胞,则由d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原理是 ,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3) 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淋巴细胞,则d细胞特点是 。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 的特点。
(4) 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顺序是
(5)请你再说出一项动物细胞的融合技术的应用
Ⅱ.(10分)右图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光反应所需的PSⅠ、PSⅡ、Cytb6/f、ATP酶四类蛋白复合体存在图中③,同化C02的全部酶类则存在图中④,为了证实C02同化场所在哪里,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请你协助完成“验证C02同化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质而不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膜上”的实验。
1、设计思路:
首先要提取出完整的叶绿体,然后把 分开,分别检测暗反应活性。
注:暗反应活性是指有无光合产物的生成或有无反应的条件(如酶)。
2、实验步骤:
(1)在适宜的条件下,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完整叶绿体。
(2)将提取的完整叶绿体放入 中,然后高速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
(3)采用以下测定可判别C02同化场所:分别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加入 ,检测有无含有14C的光合产物的生成。也可将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电泳,检测两者是否含有 。
3、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如果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暗反应活性,而沉淀物中检测不到暗反应活性,证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