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部分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丁细胞中的①和②可能均为性染色体B.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C.甲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D.戊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aB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为正常体细胞;丙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戊图为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

A.由于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①和②不可能均为性染色体,A错误;

B.丙细胞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

C.甲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根据丁图中染色体的组成断,即小染色体为黑色的含A基因,大染色体为白色的含b基因,所以戊细胞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b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不同密度的布氏田鼠对草原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于2015510月对相似的甲、乙、丙三个草原群落在模拟条件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在每月中旬一般采用__________法调查布氏田鼠的密度,以确定是否增减。

2)低密度的布氏田鼠,对植物物种数和生产者生物量的影响依次是______________(显著不显著”)

3)据表推测,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过多时,会导致草原退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为防治草原布氏田鼠鼠害,不宜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锥形瓶中的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自养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

B.100s时,酵母菌对O2的吸收量等于其CO2释放量

C.200s后,丙酮酸的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300s后,抽取培养液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橙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___

2)甲图中囊泡X由[ __________出芽形成,到达[③]____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 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属于体液过程

C.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部分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D. 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Ⅲ、Ⅳ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甲、乙同学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C. Ⅰ、Ⅱ小桶中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所以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D.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图分别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和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请分析作答:

1)图甲所示细胞属于_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条,处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期,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_段。

2)图乙中c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____条。

3)图甲所示细胞中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填“是”或“否”),该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___________个四分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a、b两类噬菌体,它们均己被32P或35S中的一种标记过。将a、b噬菌体分别侵染甲、乙两管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质的位置,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果表明a的蛋白质外壳和b的DNA均有放射性

B. 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5S

C. 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可侵入大肠杆菌内

D. 伴随着噬菌体DNA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将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的图1~图4表示物质浓度、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图3表示,则该物质不是葡萄糖

B.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图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 限制a、c两点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D. 若将图2、图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