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将新生小鼠的神经元置于小鼠血浆中,将一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分别接于神经纤维的ab两处细胞膜外表面,当在a的左侧给予神经纤维一适当刺激,可迅速引发此处兴奋产生和传导。请回答:

1)神经纤维兴奋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元内钠离子浓度_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血浆中钠离子浓度。

2)在a的左侧施加刺激后电流表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据此能否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够双向传导的结论。如能,请说明理由;如不能,请提出解决方案。_________

3)若实验所用神经元先经过了24h5℃的低温处理,测得动作电位峰值较处理前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外负内正 钠离子内流 低于 不能;解决方案:ab两点之间(除ab之间的中间点之外)施加适宜的刺激,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低温使钠离子通道活性降低(細胞膜对Na+的通遗性降低)。使神经兴奋时钠离子内流量减少;同时低温使钠钾泵的活性和能量供应减少,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减小

补充答案:低温引起神经元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速率下降,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从而使神经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减少)

【解析】

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静息电位时的钾离子外流和动作电位时的钠离子内流均是协助扩散,扩散的速率与细胞膜内外相应离子的浓度差有关。

1)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大量内流所致,神经纤维兴奋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无论有没有产生动作电位,膜内钠离子浓度始终小于膜外(血浆中)浓度;

2)当将电流表的两端分别接在ab两处,在a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受刺激部位立即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a处,电流表发生一次偏转,再传到b处,电流表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这只能证明神经纤维上兴奋能够发生(一个方向的)传导;要通过一次刺激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双向传导 ,应在在ab两点之间(除a、b之间的中间点之外)施加适宜的刺激,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3) 若神经元先经过了24h5℃的低温处理,测得动作电位峰值较处理前有所下降,原因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减少造成的,而钠离子内流减少是由于低温引起的:低温使钠离子通道活性降低(細胞膜对Na+的通遗性降低)。使神经兴奋时钠离子内流量减少;同时低温使钠钾泵的活性和能量供应减少,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减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野生生菜通常为绿色,遭遇低温或干旱等逆境时合成花青素,使叶片变为红色。花青素能够通过光衰减保护光合色素,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种中,在各种环境下均为绿色。科研人员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1)用野生型深红生菜与绿色生菜杂交,F1自交,F2中有7/16的个体始终为绿色,9/16的个体为红色。

①本实验中决定花青素有无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本实验获得的F2中杂合绿色个体自交,后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F2自交,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所有株系中,株系内性状分离比为3:1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把这样的株系保留,命名为1号、2__________

3)取1号株系中绿色与深红色个体进行DNA比对,发现二者5号染色体上某基因存在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

据图解释:1号株系中绿色个体的r1基因编码的r1蛋白丧失功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生菜叶色有关的R1R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互结合成为复合体后,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使生菜叶片呈现深红色。在以上保留的生菜所有株系中都有一些红色生菜叶色较浅,研究人员从中找到了基因R3,发现R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能与R1蛋白质结合。据此研究人员做出假设:R3蛋白与R2蛋白同时结合R1蛋白上的不同位点,且R1R2R3复合物不能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为检验假设,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向浅红色植株中转入某一基因使其过表达,实验结果如下。

受体植株

转入的基因

转基因植株叶色

浅红色植株(R1R1R2R2R3R3

R1

深红色

浅红色植株(R1R1R2R2R3R3

R2

深红色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上述假设,如果支持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支持请提出新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产生的抗体和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Ⅰ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一员。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免疫细胞会识别、攻击胰岛β细胞,使其丧失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35IL-35)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因子,现欲研究IL-35对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和用具,以机体血糖含量为检测指标,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和用具:Ⅰ型糖尿病小鼠若干,正常小鼠若干,IL-35注射液(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磷酸盐缓冲液,注射器,血糖检测仪,饲料等。

(要求与说明:实验涉及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实验分组与处理:

组甲:10只Ⅰ型糖尿病小鼠,每三天注射一次IL-35注射液。

组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组注射的试剂均适量且等量;实验开始时用血糖测定仪测三组小鼠血糖浓度,记录。

②将上述三组小鼠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能识别并破坏胰岛β细胞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其由受到刺激和激活后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和分化而来。

②健康人体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对肾小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野骆驼学名野双峰驼,生性胆小、机警,是世界上唯一靠喝盐水和吃盐碱性植物生存的极度濒危动物。目前,野驼数量减少到不足1000峰,大部分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为保护野骆驼种群繁衍,我国在罗布泊地区建立了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除野骆驼外还分布有雪豹、狼、豺狗等肉食动物。保护区規定在核心区外可以进行科考、旅游等活动,但不能进行采矿等开发建设活动。目前,经国家批准,该保护区由原先的78万平方千米缩减至6.12万平方千米,调减区域主要为北部哈密实验区部分。科考结果显示,哈密范围内煤炭、铜、镍、铁等资源非常丰富,但已经属于无植被、无水系的干旱荒漠戈壁区。

(1)简述我国西北地区野骆驼种群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

(2)为适应环境,野骆驼具有“全身披以细密柔软的绒毛,脚掌下生着宽厚的像弹簧一样的肉垫,长睫毛的眼睛和自动开闭的鼻孔”等身体特征。根据该地的生存环境,分析野骆驼这些身体特征的主要作用.

(3)结合材料,简析调减保护区面积的主要原因。

(4)为保护和改善罗布泊自然保护区野骆驼的生存环境,请你提出可行性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鸮(xiāo)鹦鹉是夜行性鹦鹉,不会飞行,属草食性,吃原生的植物、种子、果实,身上会发出一种特殊味道的香气。雄性鸮鹦鹉求偶时能发出响亮而刺耳的叫声,只选择在食物丰盛的年份求偶。鸮鹦鹉遇到惊吓或遭遇人类时,通常一动不动,有时也会及时爬到树上,又试图从树上飞下来。

鸮鹦鹉曾经在新西兰全境广泛分布,自从人类活动日渐频繁后,尤其是野兔、猫及大量鼬科动物(如雪貂,肉食性,夜行性)被引进北岛及南岛之后,鸮鹦鹉的数量大幅下降,属极危物种。新西兰于1989年开始了“复育计划”,把南岛、北岛及斯图尔特岛上的野生鸮鹦鹉逐步运往离岸较远的其他岛屿。图甲为2007年鸮鹦鹉在新西兰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新西兰鸮鹦鹉数量变化曲线图

(1)据图甲,说明2007年鸮鹦鹉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图乙,分析1989年以前野生鸮鹦鹉数量变化特点并分析变化趋势的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试提出保护鸮鹦鹉的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燕子(学名家燕)是我国南方城乡最为常见的一种鸟类,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常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位上为巢(下图。随着城市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燕子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筑巢难”和“觅食难”问题。

请在城市和农村中任选其一,说明燕子出现上述两“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菊花组织培养的部分过程如下图:

1)过程①利用_______(较高/较低)渗透压,使原生质体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存活率却因此而降低,分析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细胞壁形成后,可逐渐__________渗透压。

2)幼苗茎段带叶,就会带有____________,也就有了分生组织,所以不通过___________阶段就可直接形成丛状苗。过程③应在______________(从具体功能角度)培养基中进行,全过程对光照要求是________

A.早期每天24h光照,后期每天24h黑暗 B.每天一定时长的光照

C.早期每天24h黑暗,后期每天24h光照 D.每天24h黑暗

(二)科学家将蜘蛛的蛛丝蛋白基因导入山羊体内,得到转基因山羊,使羊奶中含有一种独特的蛛丝蛋白,生产原理见下图。请回答:

1)将蛛丝蛋白基因和载体通过甲过程形成的X物质为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法将X导入受体细胞。

2)为了获得蛛丝蛋白,图中的受体细胞应该选择_________羊(填性别)的体细胞,要使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乙过程需要的技术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丙过程中,核DNA被重新编排,胚细胞开始表达自己的基因,进而调控胚在代孕母体子宫中进一步发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该过程所用培养液的成分与乙过程相同
B.该过程需定期用胰酶处理成细胞悬液进行传代培养
C.该过程为动物细胞培养,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重组细胞
D.该过程中供体核DNA上原有的调节蛋白会被卵细胞质中的蛋白因子替换

4)为了快速繁殖转基因山羊,可在丁过程前对早期胚胎进行___________,经培养后再分别移植到同期发情处理的____________的代孕母羊的相应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白蚁是喜温性的昆虫,怕寒冷,种类众多,在我国分布较广(下图),对森林、江河堤坝、木质房屋建筑等破坏性大。据科学观察,在250亩山地森林中,只要有1只穿山甲,就可以使森林不受白蚁的危害。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肆意捕杀和对穿山甲栖息地的破坏等活动,导致中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锐减,这使得白蚁的害性增大,治理白蚁的资金投入和防治难度也在提高,构成了“恶性的链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我国白蚁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和热量B.纬度和地形

C.海陆位置和降水D.坡向和气温

2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打破“恶性链条”的关键在

A.投入剧毒化学药剂,灭杀白蚁

B.大力饲养穿山甲,供人类食用

C.对白蚁进行研究,开发白蚁资源

D.立法禁捕穿山甲,保护栖息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加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和果醋等。下图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醋的流程示意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发酵时装置要清洗干净,并且用_______消毒。作为果酒的发酵装置,管口 2应该________,以防止排气时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2)与A发酵过程有关的微生物在_____发酵液中可以生长繁殖,该环境对杂菌则有抑制作用。发酵后期,酒精的含量一般不超过12%,原因是________

(3)制葡萄醋的过程中,要打开阀a,原因是________

(4)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打开阀b检测醋液中微生物总数是否超标,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先将一定量的果醋进行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将菌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进行计数,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