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小组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时,所选用的组织样液、化学试剂及反应结果所产生的颜色,错误的是

[  ]

A.苹果、斐林试剂、砖红色

B.花生油、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C.卵清、苏丹Ⅳ染液、红色

D.马铃薯匀浆、碘液、蓝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2分)

Ⅰ.(10分)下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丁四组中的       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特点是               ,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上述运输特点,应选择甲→丁四组中        两组做对照实验。若选用另外的        两组做对照,虽然在理论上也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但与前一组相比,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3)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但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普通琼脂块分别放在玉米               的胚芽鞘上,如果胚芽鞘能够生长,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Ⅱ.(1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在探究有些物种人类想消灭却消灭不了,而另一些生物想保护又保护不了的原因时发现,生物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力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材料二:科学家还发现,影响种群的数量的因素很多,但大体分为两大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

(1)熊猫和蟾蜍的生活史对策分别为         对策、         对策

(2)熊猫有灭绝的危险,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食物资源,控制其       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大              ;②建立人工繁育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      和幼崽的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                 ,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3)据材料推测,r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易受             制约因素影响,如蝗虫大发生的规律时往往是,第一年洪灾,第二年干旱,容易造成蝗虫大发生,就是佐证。而k对策的生物种群易受               制约因素影响,如许多哺乳动物种群当种群密度过大时,             资源匮乏,往往容易爆发传染病。

(4)如要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如要调查该草地野兔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模)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Ⅰ.下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丁四组中的       组空白琼脂块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是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特点是               ,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上述运输特点,应选择甲→丁四组中        两组做对照实验。若选用另外的        两组做对照,虽然在理论上也可说明生长素的运输特点,但与前一组相比,不能排除重力因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运输的影响。

(3)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但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普通琼脂块分别放在玉米               的胚芽鞘上,如果胚芽鞘能够生长,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Ⅱ.(1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在探究有些物种人类想消灭却消灭不了,而另一些生物想保护又保护不了的原因时发现,生物大体上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史对策,即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力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是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材料二:科学家还发现,影响种群的数量的因素很多,但大体分为两大类: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生殖力、抑制物分泌以及疾病、寄生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如干旱、大寒、洪灾等自然灾难。

(1)熊猫和蟾蜍的生活史对策分别为         对策、         对策

(2)熊猫有灭绝的危险,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食物资源,控制其       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大              ;②建立人工繁育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      和幼崽的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                 ,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3)据材料推测,r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易受             制约因素影响,如蝗虫大发生的规律时往往是,第一年洪灾,第二年干旱,容易造成蝗虫大发生,就是佐证。而k对策的生物种群易受               制约因素影响,如许多哺乳动物种群当种群密度过大时,             资源匮乏,往往容易爆发传染病。

(4)如要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如要调查该草地野兔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潮汕两市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18分)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面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实验操作简图。请回答:

(1)如果图中实验材料A为苹果,研磨前加入的B是水 ,得到的滤液C可用于

                      实验。如果利用滤液C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向滤液中接种酵母菌前应对过滤液作           处理,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作为该实验检测试剂,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那么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如果图中实验材料A为新鲜的菠菜叶,研磨前加入的B应是            ,但如图所示只加入B的操作,实验结果很不理想,原因可能是                               

(3)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照有关?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请利用小麦幼苗及其它用具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B;

                                                                         

③置于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颜色。

实验结果和相关结论:

                              说明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备条件;

                                                                     _;

                                                         说明叶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08长郡中学二模)(22分)2007年夏天,我国太湖爆发了大范围蓝藻,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

(1)蓝藻是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故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2)为判断太湖上游沿岸某工厂是否为污染源,并初步确定污染物中主要是何种物质含量超标,环保部门进行了实验检测。检测员顺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

Ⅰ.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

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三等份;编号B、C、D分别进行如表处理,之后加入等量的蓝藻,置于阳光下若干天,再次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单位:104个/mm3

水样编号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0.2

0.3

1

10

9

7

7

6.5

通过A组数据可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大范围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              的限度。某些蓝藻会产生并分泌一些              代谢产物(如毒素等)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至牲畜乃至人类。实践证明,只有终止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利用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发挥其自净功能,再辅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才有可能根治这种“绿色污染”。

(4)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其溶氧量。此时,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                           之差,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

(5)某小组同学通过对水中细菌的培养观察实验调查池塘的污染情况。在制备培养基时,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培养基上                 越多,说明池塘水样中细菌的种类越多。

(6)在八十年代太湖生态环境未被破坏时,科学家曾对太湖中的鱼类资源做过调查,右图表示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的曲线是

    A.l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08皖南八校联考)(24分)为探索影响生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诸多相关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3个实验。

(1)实验一:取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甲,每间隔3d对其甲状腺进行一次等量切除,并对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进行不间断地检测,结果如右图所示。

①图中曲线b表示          激素。

②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在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甲状腺的体积与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呈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给人启示:对于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可以实施手术治疗。

(2)实验二:取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乙,每间隔3d给其注射一次等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对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进行不间断地检测。结果表明,每注射一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成年雄鼠乙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总是先升后降,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生理原因:

①当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浓度升高时,就会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             ,进而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②当停止向成年雄鼠乙的体内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时,其体内过高的甲状腺激素就会        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从而使该激素的含量下降。

(3)实验三:为了验证“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某同学提出了一个实验方案。即:取生长状况一致的雌(丙)、雄(丁)两鼠,对丙鼠喂以含有鼠必需的各种元素和ATP的完全营养液,丁鼠喂以不含碘离子但含其他相同营养元素和ATP的不完全营养液,将两鼠置于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并对两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进行检测。

该方案是否科学?           。如果你认为不科学,请写出你的改进意见。

                                                                       

(4)若要探究高温对甲状腺激素活性的影响:

①可选用的实验动物是          的蝌蚪若干只。

A.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           B.同龄但发育状态不尽相同

C.不同龄但都正常发育           D.不同龄且发育状态也不相同

②对实验中提供的甲状腺激素的处理方式是:未处理和经         处理。

③假设实验条件完全满足,实验分为三组,则三组相同的条件是都提供了                           ;不同的条件是实验组中另加入了                          ,实验对照组中另加入了                  ,空白对照组不另加入其他物质成分。

④该实验利用了甲状腺激素               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