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发水稻D11基因突变,选育出一种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将该矮秆水稻与正常水稻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功能。
(2)EMS诱发D1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从而______(促进/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内BR含量______,导致产生矮秆性状。
(3)研究发现,EMS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使BR受体合成受阻。由此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特点。
(4)科研人员利用EMS又选育出若干株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乙)。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其它情况不考虑)。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______(显性/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尚不能确定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请进一步设计操作较简便的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为______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
【答案】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 隐性 抑制 减少(或降低) 随机性 隐性 正常 矮秆
【解析】
1、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2、分析题图:图示为D11基因的作用机制图。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CYP724B1酶能促进BR的合成,BR与细胞膜上的BR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植株长高。若D11基因发生突变,则会导致CYP724B1酶不能合成,进一步导致BR不能合成,因此形成矮秆植株。
(1)BR与BR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水稻细胞伸长,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2)F2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植株:矮秆植株=3:1,说明正常相对于矮秆为显性性状,由此可见EMS诱发D11基因发生隐性突变;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EMS诱发D11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后会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使水稻植株内BR含量减少,进而产生矮秆性状。
(3)EMS会诱发D11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也会诱发D61基因发生突变,可见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特点。
(4)纯合矮秆水稻突变植株(甲)是D61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形成的。现将甲、乙水稻植株杂交,以判断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或隐性突变引起的。
①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正常植株,说明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进而形成BR,且BR的受体正常,则表明乙水稻矮秆性状是由D61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引起的。
②若杂交子代皆表现为矮秆植株,可能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也可能是仅由D61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引起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实验来探究。若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仅由D11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其矮秆性状形成的原因是不能合成CYP724B1酶,导致BR不能形成所致,这可通过给杂交子代矮秆植株苗期喷施BR,分析统计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若植株全长为正常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是与甲水稻相同。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德裔美国科学家布洛贝尔(G.Blobel),因对蛋白质分子中信号肽(signal peptide)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信号肽一般由15~30个氨基酸组成,正常细胞中进入内质网的蛋白质含有信号肽序列,没有进入内质网的蛋白质不含信号肽序列。科学家通过实验除去内质网蛋白的信号肽序列,并将信号肽序列和细胞质基质蛋白重组,下图表示重组前后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等生物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实验结果表明,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能否进入内质网取决于_______,可以采用___________酶除去内质网蛋白上的信号肽。
(3)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在信号肽的引导下,直接通过通道进入内质网,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被加工后,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到达高尔基体,真核细胞中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
(4)动物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催化ATP合成的酶_______(有、无)信号肽序列,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场所是______________。
(5)真核细胞中分泌出的蛋白质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当溶液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
C.当细胞液乙的浓度大于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D.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处于平衡状态,水分子不再通过原生质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PD-1与PD-L1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热门靶点蛋白。sPD-1是PD-1的可溶形式,能够被分泌至胞外。为探讨sPD-1对肿瘤疫苗抗乳腺癌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因为癌细胞具有____________等特征,癌症的治疗非常困难。肿瘤疫苗是新型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将肿瘤抗原导入人体内,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控制或清除肿瘤的目的,下列可做为肿瘤抗原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衰老肿瘤细胞②肿瘤相关蛋白或多肽③含有肿瘤抗原基因的表达载体④肿瘤细胞内的脱氧核糖
(2)研究发现,肿瘤疫苗可激活T细胞并诱导其产生IFN-γ(一种淋巴因子)。用不同浓度的IFN-γ培养小鼠乳腺癌细胞,并对其细胞膜上PD-L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如图1: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乳腺癌细胞膜蛋白PD-L1表达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正常机体中,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如图2),使T细胞活性被适当抑制,避免了免疫过强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肿瘤细胞PD-L1的高水平表达会____________(填“降低”或“增加”)肿瘤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使用肿瘤疫苗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作用效果减弱,根据(2)和(3)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从而抑制了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
(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对作为肿瘤疫苗的衰老癌细胞疫苗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可以大量分泌可与PD-L1结合的sPD-1,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小鼠皮下接种小鼠乳腺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衰老癌细胞疫苗、高表达sPD-1的衰老癌细胞疫苗、磷酸缓冲液(对照)处理,分别于6、12、18、24、30天记录并统计无瘤小鼠的比例,结果如图3所示。综合上述实验分析,解释高表达sPD-1的衰老癌细胞疫苗组无瘤小鼠比例最高的可能机理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沙棘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力强,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如图表示在光照下沙棘叶肉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反应。科研人员利用“间隙光”(光照20秒、黑暗20秒交替进行)处理沙棘叶肉细胞12小时,并用灵敏传感器记录环境中O2和CO2的变化,部分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进行②过程的场所为______,产生[H]的过程有______(填数字),消耗[H]的过程有______(填数字)。
(2)给叶肉细胞提供18O2,则在CO2、H2O、(CH2O)三种化合物中,最先含有18O的是______。
(3)据图2可知,黑暗开始后CO2吸收速率保持短时间稳定再迅速下降,CO2吸收速率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B点光反应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暗反应速率;D点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速率。与连续光照6小时,再连续暗处理6小时相比,“间隙光”处理12小时的光合产物______(填“较多”“相等”或“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已知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一2的基因型为AaXbY,Ⅱ一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C.如果Ⅲ一2与Ⅲ一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7/32
D.两病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细胞中过程③⑤都能合成ATP
B. 过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C. 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D. 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⑥中C3的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细胞中过程③⑤都能合成ATP
B. 过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C. 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D. 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⑥中C3的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NA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 )
A. 迎春花枝条上芽的数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 NAA的浓度与其促进生根的效果成正比
C.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 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