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天利38套 高中生物 题型:013
过氧化氢是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所有需氧型生物的活细胞内均含有过氧化氢酶。有人用新鲜青椒研磨过滤得到澄清且酶含量充足的过滤液,如下图一为等量3% H2O2溶液分别加入10滴3.5%的FeCl3(1号)和10滴澄清的青椒提取液(2号),比较气泡,即可以看出,生物催化剂酶比无机催化剂FeCl3效率高。下列关于五个实验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3号为3% H2O2溶液加入洁净的唾液,二组实验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B.三组的2,4,5号试管各加入等量3%的H2O2溶液后,分别在30℃、60℃和0℃水中保持10 min,再滴加澄清青椒提取液
C.四组的6,7试管是在3% 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少量NaOH和HCl后,再滴加澄清青椒提取液
D.五组的8,9号是在3% H2O2溶液中分别滴加稀释了10倍和100倍的澄清青椒提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测定动物呼吸装置的示意图(图例:1.青蛙;2.盛有某种试剂的试管,3.广口瓶4.软木塞;5.细玻璃管;6.红墨水;7.温水;8.水槽)。
下列关于该装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试剂是饱和的CaCl2溶液 |
B.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 |
C.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会左右移动 |
D.该装置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02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广东省高三全真高考模拟(四)(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关于研究植物生理的实验。
I.如下图装置。
(1)若取植物叶片检测发现没有淀粉产生。这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2)为了结论的可靠性,实验前应让植株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这是为了 。
(3)该实验的对照组是将同样装置内NaOH溶液换成 。
(4)若将玻璃钟罩遮光,并将NaOH溶液换为澄清的石灰水,就可以用来验证 。若将NaOH溶液换为CO2的缓冲溶液,则可用这一装置测定 。
(5)从实验装置图的设置可以看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有
(至少两种)。
II.另一个实验。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叶子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用适当且相同的光照射1h,测其重量变化(注:均与暗处理前相比),结果见下表。
组别 | 1 | 2 | 3 | 4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值/mg | -1 | -2 | -3 | -1 |
光照后的重量变化值/mg | +3 | +3 | +3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第一次教研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B.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
C.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乙组浑浊程度更大
D.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高三全真高考模拟(四)(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选择题
关于研究植物生理的实验。
I.如下图装置。
(1)若取植物叶片检测发现没有淀粉产生。这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2)为了结论的可靠性,实验前应让植株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这是为了 。
(3)该实验的对照组是将同样装置内NaOH溶液换成 。
(4)若将玻璃钟罩遮光,并将NaOH溶液换为澄清的石灰水,就可以用来验证 。若将NaOH溶液换为CO2的缓冲溶液,则可用这一装置测定 。
(5)从实验装置图的设置可以看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有
(至少两种)。
II.另一个实验。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叶子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用适当且相同的光照射1h,测其重量变化(注:均与暗处理前相比),结果见下表。
组别 |
1 |
2 |
3 |
4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值/mg |
-1 |
-2 |
-3 |
-1 |
光照后的重量变化值/mg |
+3 |
+3 |
+3 |
+1 |
假设相同温度下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据表分析, ℃下呼吸作用最强,28℃下的实际光合速率是 mg/h。
28.(1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