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洋葱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管状叶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富含营养物质。下图是与洋葱有关的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提取洋葱管状叶色素时,①表示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还需加入的化学物质有________;②表示即将用于层析的滤纸条。若该滤纸条层析一段时间后没有一条色素带,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利用洋葱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常选用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___。
(3)为探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因素对洋葱生根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以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6-BA)为材料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及结果如下:
a.选取饱满光亮、鳞茎盘大的洋葱18个,随机均等分为6组并编号。
b.用所给试剂对洋葱底部进行处理。
c.在适宜温度下,用水培法培养洋葱,每隔2天换一次水。
d.每隔3天统计洋葱生根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植物激素 | 质量浓度 | 处理时间 | 平均生根数/条 | ||||
3天 | 6天 | 9天 | 12天 | 15天 | ||||
1 | IAA | 50 | 速蘸 | 6.00 | 4.33 | 4.33 | 4.33 | 0.67 |
2 | 100 | 10min | 0.67 | 2.00 | 2.00 | 4.00 | 1.33 | |
3 | 150 | 5min | 17.67 | 21.00 | 21.00 | 19.33 | 19.67 | |
4 | 6-BA | 50 | 速蘸 | 16.33 | 22.33 | 22.33 | 21.00 | 15.67 |
5 | 100 | 10min | 18.67 | 45.33 | 45.33 | 51.67 | 27.00 | |
6 | 150 | 5min | 60.67 | 67.33 | 67.33 | 111.33 | 111.67 |
①本实验中自变量有________(至少写出2个)。
②本实验设计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③实验结果能说明水培洋葱生根的较好方法是:________。
④有同学提出以相同时间内每组洋葱平均生根长度作为实验的观察指标,你认为合理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答案】碳酸钙和二氧化硅 层析时滤液细线没及层析液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液泡呈紫色,便于观察 植物激素的种类、浓度,处理时间、方法等 没有设置清水处理的对照组 用质量浓度为150mg/L的6-BA溶液处理5min 不合理 因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提高生根率的条件
【解析】
1.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
④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2.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3. 分析表中数据,实验对枝条的处理的植物激素有IAA、6BA,两种激素分别用不同的浓度处理,处理时间不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时,依据单一变量原则的方法进行分析,如固定植物激素的种类,固定同一浓度,对比分离不同处理时间下平均生根条数等。
(1)提取洋葱管状叶色素时,①表示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还需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②表示即将用于层析的滤纸条。层析是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将其分开,若层析过程中滤纸条带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没入到层析液中,则导致该滤纸条层析一段时间后没有一条色素带。
(2)利用洋葱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常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以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细胞有大液泡,液泡中含有色素呈现紫色,便于观察。
(3)①分析题干可知,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因素对洋葱生根率的影响”,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该实验对插条处理的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激素的种类不同,每种激素所用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不同都属于自变量。
②分析表中数据,各组都用植物激素处理,没有设置清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保证氧气的供应,防止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干扰实验,同时清水组的设置能让各实验组的生根情况与之进行对比。
③分析表中数据,用质量浓度为150mg/L的6-BA溶液处理5min的生根率高于其他组。
④分析题干信息,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提高洋葱生根率的条件”,实验需要测定的是生根率,而不是测定生根的长度。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示意图中涉及了4个神经元,其中2个是运动(传出)神经元
B. 抑制性神经元不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对后续的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
C. 股四头肌的收缩通过反射弧抑制了股二头肌舒张
D. 兴奋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 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
B. 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 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D. 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激素B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若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C. 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
D. 激素都是依赖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模型: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a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e表示_____________。
(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且a、c、e表示器官,b、d表示激素。则a、b、c、d、e分别表示:a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且a、c、e表示器官,b、d表示激素。则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并由c释放,通过d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若该图表示刚进食不久后某动物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若a表示下丘脑,b表示有关神经,e表示靶器官,则c、d分别表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半乳糖血症患者因缺乏一种酶,而使半乳糖积累,引起肝损伤、运动及智力障碍等。下图是某家族半乳糖血症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Ⅱ4带有致病基因,相关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 )
A.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和Ⅱ4再生一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6
C.Ⅲ1产生的配子中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D.产前诊断时可取羊水细胞对基因进行突变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非洲猪瘟(ASF)是由ASF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研究表明ASFV主要在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中增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SF致死率高与ASFV破坏巨噬细胞导致猪免疫力下降有关
B.ASFV侵染巨噬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特定糖蛋白的参与
C.猪感染ASFV的初期体内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D.ASFV增殖离不开巨噬细胞提供的氨基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体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光合作用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观察下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越大,CO2 吸收量越多
B.CO2 吸收量表示光合速率
C.光照强度不影响光合速率
D.阳生草本最适光照强度与玉米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小组以某农作物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经___________处理的该作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这将直接导致分布在___________上的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阶段减弱从而降低了光合速率。
(2)用___________提取上述4组叶片中的色素并用___________法分离色素后所得色素带中,发现第4组从上到下第___________条色素带均明显变窄。
(3)为进一步研究土壤缺Mg对该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该作物幼苗、完全培养液、缺Mg的完全培养液为材料,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