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学者研究了小麦种子中各种糖类含量的变化,欲为科学调控小麦种子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测定结果见下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体内的糖类按照是否能够水解主要分为__三类。
(2)检测还原性糖可用__试剂,此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可生成__(说明实验现象)。
(3)根据上图检测结果分析:
①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__;发生这一变化可能与__的水解迅速增加密切相关。
②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推测其水解成了__。
【答案】单糖、二糖、多糖 斐林 砖红色沉淀 逐渐增加 淀粉 果糖和葡萄糖(还原糖)
【解析】
分析题图: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逐渐增加,淀粉含量下降,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有所下降,可见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转变为了还原糖、蔗糖分解生成还原糖,据此答题。
(1)植物体内的糖类按照是否能够水解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
(2)斐林(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可以用斐林(本尼迪特)检测还原糖。
(3)根据上图检测结果分析:
①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逐渐增加;发生这一变化与种子萌发12小时后(细胞)呼吸增强,使淀粉(总糖)水解迅速增加密切相关。
②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蔗糖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蔗糖分解生成还原糖)。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鉴定一个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A. DNA的复制方式 B. 是否出现新射线
C. 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 自身蛋白质合成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哺乳动物受精卵在卵裂期发生的变化是( )
A. 细胞的数目增多,有机物含量大增
B. 细胞的总面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逐渐增大
C. 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断增加,全能性增高
D. 逐渐出现了原肠腔,并有了胚层的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进化
C. 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
D. 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 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 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但I、Ⅱ桶内小球大小可不等
C. 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 甲、乙重复3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 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 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 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与A、a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乙病与B、b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是隐性基因
B. 控制乙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C. Ⅲ8个体可能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D. Ⅲ8 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园工人为了来年丰收,每到秋冬季节都要对果树进行修剪,其目的是
A. 利于果树越冬 B. 促进侧芽生长
C. 减少病虫危害 D. 减少有机物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ATP水解成③和Pi的
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的Ⅰ阶段场所在_______,Ⅱ阶段称为______阶段。
⑶将适宜光照下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作减弱光照强度处理,单位时间内,其氧气的生成量将
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Ⅱ阶段中首先受影响的过程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