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已知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 | 实验二 |
P 黄色子叶甲×绿色子叶乙 F1黄色子叶丙 绿色子叶 1 ∶ 1 | P 黄色子叶丁
F1黄色子叶戊 绿色子叶 3 ∶ 1 |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
(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若去掉豌豆花瓣,黄色子叶戊植株之间随机交配,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占________。
【答案】(1)严格自花闭花受粉且性状易于区分 (2)二 (3) YY或Yy 1/3 1/9
【解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②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实验二中亲本全是黄色子叶,F1中出现了绿色子叶,可知黄色子叶是显性性状,绿色子叶是隐性性状。(3)根据实验二亲子代性状可知亲本黄色子叶是杂合子,则F1黄色子叶戊中既有YY,也有Yy,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占1/3。由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基因型为YY(1/3)或Yy(2/3),随机交配过程中产生的含Y的花粉占2/3,含y的花粉占1/3;同理,含Y的卵细胞占2/3,含y的卵细胞占1/3,随机授粉,后代中绿色子叶(yy)占1/3×1/3=1/9。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知该植物花色由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染色体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
则该植株花色为__________,由此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 __________ 。
(3)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AaBbDdEe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后代中表现型为红花中粗茎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____,白花细茎中纯合子占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信使RNA分子结构中,相邻的碱基G与C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连接而成
A.3个氢键B.一脱氧核糖一磷酸基一脱氧核糖一
C.一核糖一磷酸基一核糖一D.一磷酸基一核糖一磷酸基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这有力支持下列哪一科学结论( )
A.细胞中蛋白质主要是由核仁合成的
B.核仁可能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核仁不会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大分子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构成了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位于细胞溶胶中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
D.五碳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核酸分子的骨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A、B、C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图中的不同核糖体最终形成的肽链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观察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时,细胞任保持活性的是()
A. 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 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C. 醋酸洋红染色观察洋葱根尖细胞中的细胞核
D. 甲基绿、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