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  )
A.淀粉、脱氧核糖、乳糖
B.葡萄糖、淀粉和果糖
C.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D.麦芽糖、果糖、乳糖

【答案】C
【解析】解:A、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多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A不符合题意;

B、淀粉和果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C符合题意;

D、麦芽糖、果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C.

【考点精析】利用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糖类的功能:糖类是生命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的分类: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下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高原药用濒危植物川贝母,以鳞茎入药,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野生种分布于海拔3200-4400米的灌丛下,其生长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对光照敏感。为了进行人工引种保护,研究者对其全光照、遮荫(用特制的黑色尼龙遮荫网进行遮荫,相当于自然光的50%)的光合速进行研究,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光合速率测量5株,共计10片叶子,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由图1数据可知__________条件更适合川贝母的生存。当光照强度为0时,遮荫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为-1.14μmol/(m2·s),光照强度为600μmol photons/(m2·s)时,川贝母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__μmol/(m2·s)。

(3)进一步研究其适应遮阴条件的内在机制,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气孔导度、细胞内CO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2和下表。在遮荫条件下,光反应产物降低,但是CO2吸收量增加,使其在__________中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最终光合产物增加。由图分析出,川贝母适应遮荫环境的结构生理特点有__________(写出2条)。

遮荫和全光下川贝母叶片光合生理参数

指标

遮荫

全光

最大净光速率μmol/(m2·s)

23.98

18.29

呼吸速率μmol/(m2·s)

1.14

2.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生物群落层次的是

A一只草履虫

B草履虫培养液中的草履虫、枯草杆菌等所有生物

C草履虫培养液中的草履虫

D草履虫培养液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生长素的发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特实验分离出了生长素

B. 温特确定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

C. 达尔文父子实验证明幼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D. 波森·詹森的实验证明有种化学物质由幼苗尖端向下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B. 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 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B能在大肠杆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C利用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和酶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为ATP的分子结构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为腺嘌呤,B为腺苷
B.图1中的化学键①在图2中很容易形成或断裂
C.图2中过程Ⅱ所需的能量都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图2中催化过程Ⅰ和过程Ⅱ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